战略取向明确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合力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5-11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热热闹闹的2012北京车展落下帷幕,车展上除了天价豪车、养眼车模吸引目光外,更吸引眼球的就是新能源车型了。众多厂商不断的在各大车展上展示自家的新能源车型以彰显在研发方面的实力,似乎它已经离我们很近很近,但却鲜有看到大马路上有电动汽车或...

    热热闹闹的2012北京车展落下帷幕,车展上除了天价豪车、养眼车模吸引目光外,更吸引眼球的就是新能源车型了。众多厂商不断的在各大车展上展示自家的新能源车型以彰显在研发方面的实力,似乎它已经离我们很近很近,但却鲜有看到大马路上有电动汽车或者是混动车在跑。让中国的新能源车跑上马路到底有多难?

    国家战略方向明确

    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给我国能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量达到了34.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70亿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

    另一项数据显示,2011年,我们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6%,也就是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由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在必行。自2009年我国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批自主企业纷纷上马电动汽车项目,争取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不过,3年以来,尽管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投入了巨大财力,但新能源汽车并未能真正走上产业化之路。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要求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并提出了具体的产销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万辆,到2020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销超过500万辆。业界普遍认为,《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即将进入关键时期。

    车企态度表现积极

    在刚刚落幕的2012北京国际车展上,几乎所有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展出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展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长城汽车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3款新能源展品一起亮相;上汽集团荣威新750混合动力轿车、别克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0纯电动轿车和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等多款新能源车竞相亮相。

    相比其他企业,日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更为迅速。丰田发布了“云动计划”,将通过混动车型的批量国产化,实现更低的成本控制,并把PHEV(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作为未来车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丰田高层透露,丰田的外插充电式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实证行驶试验已经完成,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可能会有新产品导入。电动汽车方面,丰田今年年内也将启动实证行驶试验,以推动在中国的销售和以及将来的国产。

    市场对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意愿较低

企业是市场消费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最近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的中国内地企业和12%的中国香港企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24%),有较大差距。

    显示,在阻碍内地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因素中,对充电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欠缺的担忧比例最高,为26.5%。由此可见,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仍是新能源汽车在企业用户中销售不畅的重要原因。此外,可供选择车型太少、安全性、可靠性、车辆性能、价格高等因素也是较为看重的原因。

    有意愿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中,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保护","内部品牌建设"和"税收优惠"。其中,71%的企业主要受减税等优惠政策的驱动,说明政府在此方面的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购买意愿。

    个人消费者方面,通过CNTV汽车台在北京车展对学校师生代表、大学生村官代表、党员代表采访调查显示,90%的个人消费者出于选择余地少、行驶里程短、使用便捷性、后期维护成本高等因素不会考虑使用新能源车型。

    市场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过低,使得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立足之地更少了。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呢?

    专家观点:以车型为基础加强汽车和电力产业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合理的车型是基础,还需要充换电网络以及电池等产品的开发利用加以配合。要做到这点,需要汽车产业与电力产业两大基础产业的合作。希望政府能够从这个规划出发,进一步促进车企、电网等电动汽车产业参与者的磨合,在广泛征求专家、用户建议后,兼顾经济、政治、法律上的多重利益,及早出台车型、充换电设施等各项标准,引导供应商更好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结语: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从政策层面已经竖起了前进的旗帜,但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是应该扎实解决。政府规划中对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产能规划、零部件配套、应用试点、电池回收、管理制度方面均做出明确表述,但是对于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引导还有所欠缺。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但我们要走的路却仍然很长。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新能源车 电动汽车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