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即将迎来
原油期货上市交易。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原油期货上市将改变国内原油定价机制的薄弱环节,为争取全球原油市场定价权创造有利条件。
亚洲升水:中国为谁买单?
在现行国内
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国内
原油价格的调整比国际
油价波动要滞后一个月,这不能及时反映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真实水平。同时这样的调整方式将国际市场非稳定因素引入国内,干扰国内原油供需关系,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也难以反映国内原油供需变化。与
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使我们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对我国原油进口非常不利。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极不规律的变动,而我国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中却始终是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者。
专家称,沙特轻质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有时甚至比销往欧洲的价格高出3美元以上。一个怪现象是,有时直接从沙特购油运回中国,还不如按沙特给美国的价格,先从沙特运往美国,再从美国转运到中国便宜。中东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价格每桶要高出1美元左右,这就是近两年来被业界频频提起的“亚洲升水”。“亚洲升水”的原因并非沙特对东北亚国家故意刁难,关键是东北亚国家石油定价权缺失。
国际油价暴涨暴跌,对我国原油市场带来深远影响。我国现有的原油定价机制造成了“逢高多买、逢低观望”的现象。每一次国际油价的高涨,几乎都伴随着国内原油进口的大幅增加,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反而持币观望。
从我国近年来的原油进出口可以看出,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原油出口量逐年缩减。原油进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需要通过大量进口原油来补充。原油出口价格始终是低于原油进口价格的,原油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相差比较大,导致原油进出口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国内原油进口价格高于出口价格,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油质原因,我国许多老油田大都进入高含水期或开采中晚期,开采的大多是重质高硫原油;第二,国内几家原油贸易企业不太善于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原油价格波动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第三,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使我国很难把握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价格调整往往比国际原油价格滞后一个月。由于原油定价权严重缺失,导致上市并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建立国内原油市场定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变得越来越强。
建立定价体系参与到游戏中
近年来,中国已经为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上述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我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至2011年已超过55%,并且未来很长时期内还将持续提高。因此,要保障我国原油安全、应对价格风险,必须打破现有的扭曲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参与到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去。
建立原油期货有助于强化国内外原油市场联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首先通过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洲际交易所(ICE)等欧美市场向其他市场传播,而受预期推动的预警性需求是目前油价波动的主要动因。我国建立原油期货市场,这能反映我国原油需求,从而向国际原油市场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
由于亚太地区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原油消费逐渐集中于亚太地区。尽管亚太地区拥有新加坡、东京等交易所上市交易原油期货品种,但由于这些地区的货币政策与美元联系紧密,导致东京和新加坡市场演变为变相的美元离岸市场,无法反映原油供需。因此,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与日本、新加坡市场形成区域集团效应,从而集中、真实地反映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倒逼欧美市场挤去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使价格更趋理性。
建立原油期货有利于增强国内原油市场抗风险能力。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套利机制影响国际油价,将我国的需求因素正确反映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中去,对于我国争取国际原油定价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为我国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平抑价格风险提供了途径。通过与原油战略储备的互相配合,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能源安全体系,实际储备的调整和金融市场操作,将大幅提高我国应对原油价格风险、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在微观层面上,开展原油期货交易为我国原油相关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套期保值工具。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