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LNG液化天然气码头铸就海上钢铁长城
6月的曹妃甸,天清气爽,海风习习。27日,记者来到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五项目部所承建的曹妃甸LNG液化天然气码头施工现场,与建设者们一同沐浴海风,感受他们的艰辛。
曹妃甸LNG液化天然气码头位于曹妃甸港区东南侧,码头工程总长度410米,采用“蝶”型墩台式布置型式,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规模为每年350万吨,设计供气能力为每年48亿立方米,主要接收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家的液化天然气资源,输气主干线与永唐秦输气管网相连。
来到LNG码头沿岸,爬上防波堤,眼前所见让记者为之震撼:一座座海上墩台在无数根巨型钢桩的支撑下排成一字,由边岸向远海延伸,宛如一座海上的“钢铁长城”;海面上各类施工船舶往来穿梭,有些在打桩,有些在吊梁,有些运输船则在海上运送施工补给品。
好一幅壮美的画卷!
“看那艘大船,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起重船,名叫‘起重20号’,是一艘700吨级起重船,其长70米、宽28米,主要从事近海大型水工工程构件、大型机械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一航局一公司第五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赵连军指向一艘大型施工船兴奋地对记者说。
赵连军还介绍说,一航局一公司对曹妃甸LNG码头项目十分重视,投入了尽可能多的人力和物力参与施工。目前,参与LNG码头工程施工的船舶一共20多艘次,包括起重船、多功能施工船、混凝土拌合船、运桩船以及运输船等。参与施工的人员一共320多人,分为两班作业,每班工作时间为12个小时,坚持施工24小时不间断,从而充分保证了工程建设速度。
现阶段,项目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打桩进度,只有做好码头基础,才能实现主体工程的快速推进。
“支撑墩台的钢管桩最长为72米,最短的也有60多米,每根的重量都超过百吨。整个码头共需施打554根钢桩,目前已经打完521根,预计7月底可全部完成,10月份码头主体工程就能竣工。”赵书记说。
此时,远处一艘打桩船开始进行打桩作业。这艘船首先在打桩区域下好锚缆,然后通过绞动锚缆来找准施打点。准备工作结束后,打桩船吊起了巨型钢管桩,缓慢移动到施打点,将钢桩固定到桩架,随后利用桩架上冲击锤对钢桩进行施打。霎那间,巨大的冲击力掀起了层层巨浪,冲击锤发出的巨响震耳欲聋。
“打桩作业与当时的天气情况和海底结构有直接关系。首先,海风、水流对钢桩的固定、吊装、施打等工序的影响非常大,如果风大浪急,打桩船则很难准确地在施打点上定位。其次,钢桩要打入水面下几十米,如果水下砂层较为坚固或遇到岩层,整个施打作业会比较麻烦。通常情况下,打一根钢管桩需要1个小时,如果遇到以上的问题,有时一根桩得连续打几个小时才行。”谈起打桩作业,赵书记如数家珍。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速度,虽然一航局一公司本部就在塘沽,离曹妃甸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项目部一个月却只给职工两天的时间回家探亲。
采访过程中,记者与身边的安全生产管理员郝精博聊了起来。这位小伙子今年24岁,正处于热恋之中,女朋友在塘沽工作。
“去年刚来的时候不习惯,一个月只有两天的假期,回塘沽后要陪父母、陪女朋友、与朋友聚会,那点时间根本不够用。但时间长了,身边的同事们都在兢兢业业地干工作,自己就慢慢地融入其中了。女朋友也非常支持我,有时我工作忙,没时间给她打电话,就简单发个短信报平安,我们称之为‘短信情缘’。”小郝风趣地说。
小郝还向记者提起了项目部一名叫楚少明的调度员,这位50多岁的老同志一直在施工船上工作,由于项目部实行的是24小时轮班工作制,为了随时掌握施工信息,他干脆住在了船上,除了到项目部开会或汇报工作,老楚几乎不下船,最长的一次连续在施工船上住了170多天。去年,老楚到了内退的年龄,但他始终放不下工作,更离不开他多年来为之辛勤付出的曹妃甸,于是他主动找到上级要求留在施工一线。项目部考虑到他的年纪大,提出让他减轻工作量并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宿舍,可老楚却还是坚守在施工一线,一直未曾住过那间宿舍。
从矿石码头到原油码头,到
煤炭码头到LNG码头,一航局一公司第五项目为曹妃甸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更与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与汗在曹妃甸广阔的海岸线上筑起了一座座“钢铁长城”,成就了“渤海明珠”今天的辉煌。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