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中国应立即制定深海油气开发国家级战略
从鸭绿江江口到北仑河口,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有近36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领土。学者们说,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面对浩瀚的海洋。
走向深海大洋的“第一钻”
2012年5月9日,上午9点30分,中国南海荔枝湾6—1区域海面。随着司钻员邱锐启动钻井操作系统,石油
钻杆穿透深幽的海水,缓缓伸向1500米的海底,“
海洋石油981”深水
钻井平台在南海开钻——熟悉海洋工业的人不难明白:“9”代表钻井船,“8”代表深水,而“1”,则代表这是中国迈向深水油气资源的第一步。
“有了‘
海洋石油981’,到南海任何一处都不怕。”6月21日,北京,在名为“走向深海——海洋能源中国策”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这句简洁有力的发言,让在场人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中国南海,“海洋石油981”号深水钻井平台的这第一钻,意义重大。“它是解决中国油气短缺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一语中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油气消费快速增长。2000年到2011年间,中国石油消费从2.2亿吨增长至4.7亿吨,天然气消费从245亿立方米增长至1294亿立方米,中国油气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6.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21.9%,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走高。
神秘的深海,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诱惑和机遇。此次所开钻的南海,拥有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70%的资源都蕴藏于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水区域。走向深海,既是中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更是缓解油气资源紧缺压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学者指出,应制定深海油气开发国家级战略。
深水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复杂性高、投入大、风险大,难度非同一般,需要高科技和尖端技术作为基础。中国首座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中国走向开发深海资源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成为海洋强国必须要走向深海大洋。”金建才,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蛟龙号”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力提高利用国际海域的能力。不仅要主导国家管辖的国际海洋事务,而且要能引领大洋深海技术的发展。”
要想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海洋石油981”号深水钻井平台显然仅仅是开始。
竞争靠实力,合作靠智慧
6月23日,一份来自
中海油网站的公告引起外界瞩目——公告中称,中海油在南海地区对外开放9个海上区块,水深在300米—4000米之间,总面积为160124.38平方公里,供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勘探开发。
什么叫深海?业内习惯把深度在300米以上的水域称之为深水,大于1500米的水域称为超深水。离大陆大约200多公里以外就是深水领域。
深水已经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储量接替的主要领域,近十年来发现的超过亿吨级的大油气田中,40%左右都在深水,60%、70%都在海洋。截至目前,全球探明的深海油气储量已经达到近500亿吨,年产能力在深水已经超过2亿吨,海洋超过10亿吨。
面对浩瀚的海洋,必须有海洋般辽阔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深海资源开发的行列,中国又该如何创造性地推动国际间能源竞争与合作?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下,市场是开放的,
油价也是全球趋同的。不管哪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可以、也只能通过贸易消费到石油能源。”楚序平认为,“可以从推进中国对东亚和东盟的经济一体化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南海深海石油天然气技术联盟。”楚序平进一步建议,企业向国际私人资本开放,吸收民间资本进入,股权多元化,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运营,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同开发、共同分享,共谋可持续发展,满足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
深海征程需顺势而为
1996年,中国就已经与阿莫科公司合作开发了流花油田,这是300多米水深的深海油气田,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被誉为“世界海洋工业上的明珠”。现如今,在深海领域,随着“海洋石油981”的诞生,我们迈出了可喜的步子。
近年来,中国走向大洋和走向深海已经显示出长远的战略意义。2009年,国务院第一次发布了国内第一部《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统筹海洋事务发展。2020年,我国海洋事业总体发展目标就是要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掌握自主勘探技术是关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守为表示,在深海开发领域,中国海油的目标是要建成“深水大庆”,“从现在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1500米—3000米水深的勘探开发队伍、装备,在南海深水区建成年产4000万—5000万吨油当量能力,相当于
大庆油田的产油能力。这样,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由此走向大洋。”
“进军深海不是远离公众的发展态势,不是盲目追求高科技的高精尖,深海勘探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石油产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小杰指出。放眼全球,国际能源格局和油气秩序的变迁与海洋权益的竞争相互交织。中国要实施海洋战略,保障能源安全,必须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因势而为做出恰当选择。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