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加快发展LNG业务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7-26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在刚刚落幕的2012年中国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上,LNG(液化天然气)在亚洲国家表现出来的巨大的消费潜力令人瞩目。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LNG正在成为继石油之后下一个全球争夺的热门能源商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

    在刚刚落幕的2012年中国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上,LNG(液化天然气)在亚洲国家表现出来的巨大的消费潜力令人瞩目。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LNG正在成为继石油之后下一个全球争夺的热门能源商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油便着手引进LNG,并在国内LNG产业的发展中占领先机。随着年初总公司“二次跨越”发展纲要的正式提出,LNG正伴随中国海油的发展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煤层气作为近段时间兴起的非常规能源,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开始勃发。随着中国海油联手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公司),煤层气业务在公司产业链中愈显重要。

    清洁能源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6月26日BP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2012年世界能源年统计年鉴》中显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天然气市场扩大了2倍多,成为全球第四大天然气市场。广阔的市场给中国海油发展LNG产业带来了信心。

    2月29日,我国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投入使用,建设规模达220万吨/年。建成后,具有建设周期短、灵活性高等特点的浮式储存气化装置将有效弥补常规LNG接收终端的不足。

    3月28日,福建LNG完成了第100艘LNG船的接收任务,总接收量突破600万吨。面对沿海城市清洁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海油加紧布局LNG项目,目前在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天津等沿海城市已拥有近10个LNG项目,向着构建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的目标迈进。

    把握先机,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十一五”规划末期,中国海油便已建成1240万吨的LNG接受能力,进口量更达近千万吨,在国内液化天然气行业已位于前列。“二次跨越”发展纲要给气电集团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10年时间实现LNG引进量增长3倍,再用一个10年实现增长5倍。

    6月20日,海油发展分别与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西北大陆架合营项目签署LNG运输船部分股权收购协议。至此,中国海油在现有LNG项目上实现了全产业链参与。

    “船舶运输是LNG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发挥着连接‘资源池’和‘市场池’的重要纽带作用,中国海油为完善LNG产业链,正着力打造LNG运输船队,”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气电集团总经理王家祥说,“2011年,中国海油进口LNG达1083万吨,占全国全年进口量的90%以上。未来20年内,中国海油还将加快发展LNG产业,以促进国家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接收站项目持续推进。就在三个月前,中国海油已着手投资建造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艘中小型LNG运输船,也是世界上舱体最大的C型LNG船。

    管网建设进展顺利。福建管网二期于3月27日开工,广东管网一期管道工程项目鳌广干线和韶关支干线也于3月12日机械完工。另外,广东管网二期、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项目二期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加注站项目快速发展。截至5月28日,中国海油共建成汽车LNG加注站36个,在运营车辆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累计达到3760辆。

    国内市场发展正酣,国外市场的开拓也在不断进行。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气电集团积极推动基地建设,努力获取长期资源,一张LNG发展的大网已经在全球逐渐展开。

    抢抓机遇,努力完成“二次跨越”目标

    自2011年8月入股中联公司后,中国海油获得了发展煤层气产业的广阔空间,包括1.8万平方公里、超过万亿立方米的煤层气资源,这为“加快”煤层气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今年上半年,中联公司全体员工克服作业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产量相比上年同期增长41%,销量增长40%。目前,中联公司已在13个重点区块开展勘探工作,随着资金的注入,各项目都在“加快”建设速度。

    此外,总公司还发挥集团优势,以公司之间合作的方式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上半年,中海油有限公司和气电集团分别与中煤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勘探、开发、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将海油的优秀管理经验带到开发项目上,全面培植煤层气产业的壮大。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LNG 中国海油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