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洲重蹈“石油过山车”覆辙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8-02  来源:国际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佳,但人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前景却似特别看好。肯尼亚《商业日报》今年5月援引标普公司报告预测,认为该地区经济未来两年间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5.4%。   此前稍早,世行相关报告...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佳,但人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前景却似特别看好。肯尼亚《商业日报》今年5月援引标普公司报告预测,认为该地区经济未来两年间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5.4%。

  此前稍早,世行相关报告指出,201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率达4.9%(不包括南非则为5.9%),是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地区,预测2012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可达5.3%,2013年更可达5.6%,而同期全球经济平均增速,按购买力平价则仅为3.4%和4.0%。

  5月中旬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闭幕的2012年度世界经济论坛(WEF)非洲会议上,与会投资者、商界和政界名流一致看好非洲发展前景,他们指出,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经济体中,有7个来自非洲地区,过去10年间非洲GDP总值已翻了三倍,未来10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已将“保5”当做经济发展目标,倘能实现,非洲将成为仅次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地区,而埃塞俄比亚2011-2015经济增长率预计高达8.1%,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速第三的经济体。

  如此一片光明,对非洲未来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测、乃至溢美之词便纷至沓来。如一些加拿大经济学家在今年7月的魁北克《非洲之声》杂志上撰文认为,如能保持这样的势头,到2020年,非洲国内总产值将高达2.6万亿美元(2008年是1.6万亿),2030年非洲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如今是40%),2040年非洲劳动力总数将达到11亿人,2050年非洲将有20亿消费者,从而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城市化的提速,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都给非洲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法国洛希尔集团(Edmond de Rothschild Holding)CEO阿丽亚娜.罗斯柴尔德也认为非洲经济前景光明,她援引世行的报告称,非洲大陆如今人口已超过10亿,在过去10年中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非洲占了6个(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乍得、莫桑比克和卢旺达),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为非洲造就了多达6000万人的中产阶级,这将成为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比这更大胆的预测也不是没有。《赫芬顿邮报》今年6月29日有文章预言,非洲“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支柱”。文章指出,非洲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5%以上,而美国恐只有2.1%,欧洲则将更糟,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俄罗斯恐也只能达到3.3%和3%,因此“非洲将继亚洲和南美后,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火车头”。甚至世界银行也加入了“非洲赞美诗”的唱诗班行列,预测非洲可能像30年前的中国、20年前的印度那样,步上经济发展快车道,理由是过去10年中,非洲有8年的GDP增速比亚洲更快。

  在这种背景下,非洲本土一些舆论也显得有些飘飘然,科特迪瓦《财经与投资》7月1日刊出署名让-弗朗索瓦.巴比的文章,认为“非洲大陆有希望重演中国高速增长的一幕,成为全球经济的新星”;而肯尼亚经济学家则认为,非洲有巨大人口红利,还有多达60%的未开垦耕地,这些都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后劲,更可帮助非洲规避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冲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然而就在一片赞美声中,却同样夹杂着冷静的声音:非洲经济的增长,太依赖于石油红利了。

  法国《非洲看板》6月19日的文章一方面肯定非洲经济的成就和潜力,另一方面则不无忧虑地指出,非洲经济太依赖石油和其它原材料的出口,过去10年里,非洲和世界各国间贸易翻了三番,2000年非洲只占全球外资直接投资总份额1%不到,2010年已达4.5%,但“进口的增长是以出口增长、支付能力增加为前提的,而后者则主要是石油和其它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增加”。

  2007年底,世行曾做过一个《非洲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调查,结果发现,自1997-200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18个贫油国的平均增长率为4%,而加上7个富油国后,平均增长率就被拉大到5.4%,石油在非洲持续、高速增长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一些经济学家通过比对指出,非洲持续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轨迹几乎与海湾战争后,全球油价的飙升曲线重合,而“世界工厂”中国的异军突起,令全球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经济作物等市场一路火爆,这些恰是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

  正是资源市场的需求走旺、价格走高,令相关非洲国家国库充实,经济形势欣欣向荣,而这些国家财力和购买力的充裕,一方面刺激他们更大量地进口工业品(尤其中国工业品),并大手笔投入基础建设,这既让非洲经济步入与中国等经济伙伴的互利循环,确保后者持续保持产销两旺,从而维持对非洲资源的“好胃口”,也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后劲。

  不难看到,近20年黑非洲的“发展之星”,大多数是这类“石油明星”或“资源明星”,如安哥拉、苏丹、加蓬、赤道几内亚等,尽管也有一些国家另辟蹊径(如同样实现高增长的卢旺达、乌干达都非资源大国,靠农牧业或旅游业起家,而另一个高增长国埃塞俄比亚,则把对欧洲的鲜花供应当成了支柱产业),但这些国家不是底子太薄、国家太小,就是如埃塞俄比亚,仍孜孜不倦地设法从境内找到石油。2012年世行预测中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是尼日尔(15%),这又是一个“矿车经济”的典范(正和法国、中国在石油、铀矿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著名的麦肯锡公司也在分析报告中指出,非洲经济太依赖原材料,石油、铜、棉花、可可价格近10年来持续攀升,给非洲经济带来充足动力,但历史证明,这种动力不会总是持续下去,一旦这些产品的价格出现反复,非洲经济很难不受到冲击,认为“全球都在衰退,非洲风景独好”,似乎过于天真了。

  自殖民时代以来,非洲各国经济便存在严重的原料基地化、单一化倾向,许多国家不仅经济上依赖资源出口、且通常依赖特定一种或几种资源出口,这种资源可以是能源、金属矿产,也可以是橡胶、油棕、咖啡、可可、剑麻、烟草等经济作物或战略物资,这就造成非洲各国经济对工业化国家和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

  历史上每逢国际市场资源价格走好时,这些非洲国家经济就会出现“黄金期”,如60年代的肯尼亚、罗得西亚(农产品),70年代的扎伊尔、赞比亚(铜)和80年代尼日利亚(石油)等,其中蒙博托时代的扎伊尔还一度被誉为“非洲经济的希望”。但一旦工业化国家需求降低,全球资源市场价格疲软,这种“黄金期”就戛然而止。如一度兴旺的扎伊尔、赞比亚都因有色金属市场的“跳水”而一蹶不振,80年代经济如火如荼的尼日利亚,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低油价时代陷入经济原地踏步的窘境。

  对于非洲国家而言,经济结构的单一令其不得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而缺乏腾挪余地和危机承受能力,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升级、金融资本对国际资源市场的操纵,都可能令其成为最弱势的一环,承受最可怕的风险和打击。

  中国的崛起、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和随之而来对各种资源稳定、旺盛的需求,无疑让非洲经济为之一振,因为这个新的需求者不但“胃口好”、支付能力强,且愿意为“吃进”资源投入更多财力、物力,为非洲基础设施“还债”,这个新兴“大主顾”的出现,也让非洲在很大程度上不用总看国际市场操盘手们的脸色。

  然而必须看到,上述这一切虽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带来更持久的经济动力,但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单一,“靠资源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只是工业化国家换成新兴国家,经济作物换成石油,其对外界资源需求、价格的依赖特点和以往相比仍大同小异,一旦外界需求出现问题,价格出现波动,重演昔日“经济过山车”的一幕,并非危言耸听。

  今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已出现放缓迹象,二季度更出现两年来首次“破8”,欧美市场的不景气导致“中国制造”开工不足,这已经严重影响其“消化”能源、原材料的“胃口”。

  于此同时,欧美经济继续复苏缓慢,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速甚至还远低于中国,尽管中东形势紧张,波斯湾更是阴云密布,但全球油价仍稳中有降,难现金融危机前的旺势,倘这种趋势持续,黑非洲保持了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就可能因此出现反复、甚至倒退。

  一旦需求萎缩,非洲各国赖以获得宝贵外汇的资源出口,便会出现价量齐跌的颓势,而这势必影响这些国家的购买力,反过来又造成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制造业订单减少,从而更加降低其对资源的需求,使彼此经济都陷入恶性循环,这一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减少,这将意味着什么,曾坐过这种“过山车”的刚果(金)、利比里亚等国都一清二楚。

  由于非洲各国经济结构普遍单一,且相互不互补,仅凭非洲人热衷的区域合作,是无法抵御“石油过山车”威力的。要“保增长”,唯一的途径是一方面和“大主顾”们相濡以沫,抱团取暖,另一方面努力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主顾”们、尤其有大宗投资意向者,则更应以史为鉴,认识到非洲经济的“石油过山车”风险,从而未雨绸缪,趋利避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