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含水率高达99.7%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井”——轮南3—3—8C井,经过技术人员会诊,成功实施打捞、封堵作业及超二代
射孔技术补孔等科技抢救措施后,获得新生,日产原油30吨。
轮南油田是塔里木最早开发的油田,经过20多年的开发,累计产油超过1500万吨。目前,轮南油田大部分井高含水,可动用层位越来越少,高含水层位越来越多。
塔里木针对轮南油田产量递减加快、后备储量不足、措施增油难度加大、开发成本上升等困难,坚持 “先进、适用、配套、集成”的原则,将技术创新贯穿于方案设计、措施作业、效果分析评价全过程,瞄准构造、
储层和夹层不放松,分析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优化
注水井网实施方案,充分挖掘老井潜力,力求将剩余油“挤”出来。
目前,轮南油田全面开启6个新区注采试验,为轮南油田
二次开发寻找新的注水技术支持。同时,对一些躺井进行摸排,通过深入开展油藏研究,优化“复活”方案,利用科技手段让躺井“站”起来。轮南2—22—H1C井和轮南2—3—17井两口水淹井经补孔改层、同层堵水等技术措施,日增油分别达到16吨和15吨。
为缓解注水井层间及层内矛盾,扩大注水波及效率,科研人员在轮南204井首次尝试次生二氧化碳现场调驱技术试验,通过向地层注入化学剂,扩大注水波及效率,有效降低原油黏度,达到降压增注和控水增油的目的,预计井组增油量在20%以上。
轮南油田轮古地区是塔里木最早投入开发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经过多年开采,目前4个主力区块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加密井部署难度越来越大,其他区块则由于油水关系复杂、洞穴充填性预测困难等因素制约,未能规模上产。轮古地区新井开发效果呈逐年变差趋势,稳产形势严峻。
塔里木科研人员坚持“在老区用新思路找油”的理念,转变研究思路,加强油井高产高效规律和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总结出油气富集规律和“残丘控油、沟谷控水,油在山中、水在沟里”的创新性认识。
新认识催生新技术。在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持续技术创新,轮南油田先后形成了洞穴分层
地震解释、沟谷趋势面预测油水界面、洞穴充填性地震高频预测、多学科综合划分缝洞单元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大幅提高新井成功率和贡献率。目前,轮古地区日产油水平超出计划100吨以上。其中,新井总计日产油429吨,占该地区总产量4成以上。
哈拉哈塘区块是塔里木碳酸盐岩主产区。科研人员通过加大碳酸盐岩技术难题攻关力度,应用
储层描述关键技术,哈拉哈塘区块增储上产效果显著,储层预测吻合率从技术攻关前的75%提高到目前的90%,催生哈601、哈7、哈9、哈15四个高产稳产井组,确保这一区块原油日产量保持为1500多吨。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