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石化签署收购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在英国北海资产49%的权益认购协议,
中海油则以创纪录的151亿美元拟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新一轮的收购显示了中国石油公司的实力和长远眼光。如同上一次收购优尼科一样,美国和加拿大国内的一些保守政治力量仍试图干预中国石油公司的投资活动,但反对的声音较上次明显减弱很多,显示出北美投资环境中的政治气氛在向有利于中国石油公司的方向发展。
目前来看,明显持反对意见的是美国民主党众议员爱德华·马基。他近日在给盖特纳的信中声称,不能允许中海油通过尼克森,把美国的财富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他还要求,合并后的公司必须支付之前在墨湾深水开采石油“漏缴”的税费,否则美国政府就应该阻止这起收购。
页岩气和深海石油是美国实现能源独立战略的两大法宝。减少征收深海石油矿产费的法案,目的在于鼓励石油企业开发
墨西哥湾深海石油。尼克森在墨湾的合约正是享受这一税费减免。应该说,尼克森无论作为一家加拿大石油公司,还是中国石油公司,都有权享受这一优惠,否则就是双重标准,违背美国社会尊崇的市场精神和法制精神。马基议员揪住这一问题显然是吹毛求疵。
而财富转移说更是没有依据。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估计,在墨西哥湾45%的天然气和79%的石油储藏在深海区域。阻止有资金、有实力的石油企业在深海投资,这些财富就只能是地下的数字。此外,正如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一位能源问题专家指出的,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实际上使全球能源供给基础更加多元,增强了能源市场的竞争性,并最终使所有能源消费国受益。中海油作为国际化的石油公司,海外开采的石油参与国际贸易,无论是加拿大石油还是墨西哥湾石油,依据就近销售原则,美国市场都将是直接的获益方。实际上,墨西哥湾内也并不缺乏外国公司。
而另一美国议员舒默则表示,他相信这笔交易将使美国和能源行业受益,但是应附带条件,让中国为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公平承诺。他承认了第一个事实,但显然忽视了另一个客观事实。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石油资源被看做是国家战略资源,实现严格的开发控制。但在改革开发的最初阶段,中国依然务实的打开了合资开发石油资源的大门。美国石油企业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带走了应得的回报。
地缘风险造成的高
油价威胁世界经济,中美两国深受其累,也都有志于降低对海外,特别是不稳定地区的石油依赖。但同时,中美两国都是石油资源国,两国的海洋深处都有巨量石油等待发现和利用。美国没有理由拒绝中国石油企业在美投资,正如中国没有理由拒绝美国企业投资一样。
美国国际关系学家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曾断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过程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的相互依存逐渐扩展为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存。中国油气企业在北美、欧洲的存在,就是这一大趋势的鲜明例证。
在这起惊动全球石油业的并购中,其实并不存在马基议员“疾呼”所谓的财富转移,真正存在的是经济活力的转移,是企业竞争力的转移。中国石油企业在快速成长,兼并一些发展成熟但是陷于经营困难中的西方石油企业,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按照美国社会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这种转移符合市场精神,不仅不应该阻碍,反而应得到市场的合理回报。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