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
中海油总公司召开油气产量工作视频会议,吹响了冲刺全年油气产量目标的冲锋号。
8月18日早上6时,台风“启德”刚过,深圳西丽直升机场候机厅里已挤满海油人。流花油田“南海挑战”号平台总监陈德庆带着油田复产的“先头部队”登上这天的第一班飞机。
入夏以来,已有4次台风影响南海东部油气田正常生产。“停产‘撤台’已超过48小时,早一分钟复产就有多一分钟的产量。”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多数人与陈德庆怀着同样的想法。
此时,同受台风影响的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也正大规模组织员工返回海上平台,开始逐步恢复生产。尽管今年前7个月的油气生产任务已超额完成,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下称天津分公司)在无新增开发项目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调整井,通过精细管理,深挖油田潜力。
“今年调整井超百口,达到历年高峰。”天津分公司生产部油藏经理李其正介绍。
尽管钻井船等作业资源向探井倾斜,但上半年天津分公司仍钻完、投产一批调整井,累计增油17.5万立方米。
他们计划今年再安排数十口调整井,其中渤中28-2南油田将钻探7口井。目前,渤海各区块的调整井正密集实施,作业点最多14个,是往年同期的4倍多。
在一线生产实践中,天津分公司还总结出老油田挖潜的“四把利剑”——老井补孔技术、筛管打捞技术、组合控水技术和措施解堵技术,助力渤海老油田重焕青春。
从南海西部海域也传来了好消息。8月13日,经过近半年的科研攻关和精细开发调整,文昌13-1油田迎来了有效控水、高效增油的新局面。
文昌13-1油田作为文昌油田群较早开发的主力油田,经过长期开采,综合含水高达89.6%。且受提液能力的限制,油田的高效开发受到严重制约。2011年11月,文昌13-1油田成为国家示范性工程试点区。针对油田存在的问题,湛江分公司按照“地质指导、井震结合、开发验证”的思路,在隔夹层分布及剩余油潜力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
通过各种增产挖潜措施,文昌13-1油田两口井产油量分别从原来的每天36立方米和28.7立方米增加到113立方米和184立方米,预计今年可实现增油4.5万立方米。
今年,南海东部海域先后有四个主力油气田停产大修或改造。对于缓慢增长的产量数据,深圳分公司生产部经理许庆华曾经忧心忡忡。
通过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不断细化、优化施工程序和步骤,合理高效利用作业资源,深圳分公司工程项目捷报频传。在陆丰油田“南海盛开”号
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坞修期间,他们大胆利用“南海开拓”号FPSO临时替代生产,并提前10天完成工作。番禺油田计划关停时间由最初的45天减至35天。流花油田“南海挑战”号平台在进坞时间比计划晚一个月的情况下,按计划出坞,为海上安装留出时间。
在项目优化的同时,老油田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陆丰13-2油田提前2个月投产,在海管限产情况下超产1.9万吨。流花4-1油田两口井提前试投产,一个月贡献产量2万吨。许庆华告诉记者:“随着更多的开发井投产,后几个月我们可望实现产能的集中释放。”
“所有的工程项目在今年前7个月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承担今年投产任务的项目进度比计划有所提前,为完成全年产量计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刘再生说。
上海分公司今年启动了两口新井的管线回接项目。往常,进口双相不锈钢管线和仪表器件常规采办周期达3个月。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早日开井投产,上海分公司四海寻援,紧急加工,重点调配人力及生产物料,一个半月就完成了物料准备和海上施工,提前两个月完成气井投产,自7月中旬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316.3万立方米,凝析油1365立方米。
距年底还有120多天。完成2012年油气产量目标,每一天都是倒计时,每天的新产量都朝目标前进一步。
18日18时,流花油田第20口井顺利复产,油田产量将恢复到台风前的水平。中控生产主操梁灿鸽兴奋地记录到工作日志中。
今年,流花油田群在经历了平台坞修、回接和老油田流花11-1复产后,又接入了流花4-1油田,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
“上个月,油田新投产两口井,原油日产量从原来的8000桶升到两万桶以上。上一天班就收获两万桶,我们的工作更有含金量了。”梁灿鸽自豪地说。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