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50多年罕见的旱灾,再度将玉米乙醇推上了风口浪尖,美国强力推广玉米乙醇的做法在近期更是饱受批判。而一直以来由于政策因素而无法在美国开花结果的天然气制乙醇,则在大旱中看到了一丝希望,非常规碳氢路线制乙醇技术或许会因大旱而提前解禁,美国乙醇技术变革也许可以因罕见旱情而加速。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乙醇生产国。根据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美国燃料公司的汽油组合中,必须加入9%的乙醇。目前美国约40%的玉米作物被转化成生物燃料。然而,玉米价格猛涨已令燃料乙醇生产厂处于亏损状态,不堪成本重负的美国乙醇生产商被迫开始选择限产。
美国的玉米出口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该国玉米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球农产品市场状况。美国政府承认,5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对全美玉米和大豆等作物造成的损害超出预期。受其影响,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近期攀上历史高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际玉米价格上涨了50%。
美国大旱让“要粮食,还是要燃料”的争论再次升级。事实上,今年正值美国大选之年,美国对于用玉米制乙醇的“论战”一直没有消停过。眼下,美国国内的反对人士抓住联合国(微博)相关组织的表态大做文章,继续就玉米乙醇问题向奥巴马政府施压,要求暂停相关的生物燃料乙醇指令。从国际舆论看,近期,法国、印度和中国等G20成员国,也相继表达了对美国乙醇政策的担忧。
那么,美国生产乙醇能否少用甚至不用粮食?答案是肯定的。传统的石化路线自不必提,醋酸酯化加氢的煤化工路线可行性也已被验证,美国塞拉尼斯公司的天然气路线还是美商务部代表团8月上旬访问印尼时的重点推介项目。
其实,早在数年前,塞拉尼斯在明湖的研发团队就已成功开发出以天然气为源头生产乙醇的TCX技术。这一技术无须消耗一粒玉米,且成本比玉米制乙醇低得多,只相当于以不足75美元/桶的
原油价格来生产汽油。塞拉尼斯称,TCX技术初步目标是生产工业乙醇,在推广该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将其应用到运输燃料市场。福布斯杂志2010年11月16日的报道称,该项技术与粮食无关,开辟了经济有效的、可以在全球推广的、大规模制乙醇的新途径。
然而,这一有望给全球乙醇生产带来“大转折”的新技术,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推广到了中国、印尼等国,但根据美国的现行规定,为保护玉米乙醇行业,在没有来自国会的法令出台前,该技术不能在美国国内推广。
作为富产天然气的美国,面对此次异常严峻的旱灾,能否尽快实现乙醇生产技术突破,而省下玉米用作粮食和饲料呢?人们拭目以待。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