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的首轮中小客车购车摇号有了结果。据当天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公布的《2012年8月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配置结果》,5454个普通配置指标全部摇号产生,但1090个
新能源车指标,实际申请个人仅170个、申请单位仅16个,剩余904个指标“无人问津”。按照规定,这904个新能源车牌将调整为普通车牌,进入9月份摇号池。
关于新能源车,政府不断地有利好消息出现。从最初的购车补贴、购置税减免,到如今的新能源车牌,它们始终没能真正让新能源车走向大众市场,其中的原因,或许最集中在以下三点。
混合动力车不算新能源车
如今在市面上我们见到最多的,多是混合动力车,比如新近亮相的奥迪Q5 hybrid、比如面市较早的丰田普锐斯、比如风头正劲的雷克萨斯CT200h。事实上,按照我们国家认定的标准,这些混合动力车型都算不上新能源车,只能算节能车。所谓的新能源车最初只指纯
电动车,如今概念范围延展,多了一种增程型电动车,但归根结底,新能源车是只能用电驱动的车。
有了这个背景,我们就可以掐指算算,如今市场上的新能源车型究竟有多少。除了诸如比亚迪、众泰几家知名自主品牌还有几款叫得上名字的电动车,目前消费者能选择的实在太少。即便是在这些有限的选项里,工艺水平甚至外观内饰上都没有太大亮点,且大多数的续航能力只在100公里左右,动不动就得充电,上哪儿充电还是问题。所以现在这些电动车的销售,大多依靠政府采购,真正来自民间的购买力十分有限。
动力成为最大制肘
对于新能源车,解决电动车动力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难题。
事实上,早在2009年,美国著名电动车制造商Tesla就曾正式发售了一款跑车,这款纯电动跑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3.7秒,比起传统燃油跑车毫不逊色。但在国外,电动车推广遇到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产品本身的技术问题,而是价格问题。消费者在考虑是否购买电动车时,就会分析省下的油钱和贵出的车价究竟孰轻孰重。
而国内的情况,消费者只有在购买诸如普锐斯、CT200h这样的节能车时,才会考虑油钱和车价的对比。如果说到纯电动车,他们要顾虑的似乎有很多。正在考虑买车的小姚就说:“电动车三天两头要充电,跑起来也不像个车子,大概都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找不到人车一体的感觉。”
充换电站尚未普及 就已有过时之嫌
其实对于新能源车这项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车企都在苦心经营,但是究竟要怎样的政策才能引导这项产业走得更远,光靠发布几个看上去很漂亮,实际上遥不可及的数据是不够的。就拿杭州来说,作为新能源车的试点城市,几年前就布局了一批电动车充电站和换电站。但实际上这些充换电站的利用率极低,除了一些电动出租车会来更换电池,用于充电的充电桩几乎都在闲置。
针对电动车的充换电站,在占地面积上要比普通
加油站大得多。如果涉及到充电,车子在站内滞留的时间会很长。出于这些考虑,充换电站往往只能建在相对市中心更偏远一些的地方。这样一来想要开着电动车去充换电,很有可能途中就“弹尽粮绝”。再想想高速路,有几个服务区能给电动车蓄能?
最令人沮丧的还不在这儿。当我们还在纠结没有充换电站怎么办的时候,国际上的一些车企已经研发出了非接触式充电的方法,并且逐步普及。另外,在国外的一些停车场也能提供充电装置。这些动态都让我们不禁想问:是不是这些我们还在努力的东西,在国际上都已经过时了?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