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9月10日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
页岩气探矿权,这标志着国内
页岩气勘查开发领域首次向各类投资主体全部开放。
公告指出,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
火电企业作为这波来势汹汹的页岩气开发招标浪潮中旗帜鲜明的主导企业,与其他各大能源企业一起,嗅到了页岩气开发背后的巨大商机。
开采权逐步放宽 投资需慎之又慎
近些年,随着美国“页岩气”的能源革命,我国的页岩气市场开始风起云涌。尤其是今年以来,各方纷纷崭露头角,开始角逐。
今年3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首次评价成果,探明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3月16日,《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发布,提出到2015年,国内页岩气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审议《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实施方案》,提出要基本摸清我国页岩气资源家底和开发利用前景。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围绕页岩气的开发已进入崭新的阶段。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页岩气市场就如同一片蓝海,拥有无比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5月17日,国土资源部宣布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投标者必须是境内注册的内资企业,并且不得以联合体投标;而9月10日新发布的公告中,即显示国内页岩气勘查开发领域首次向各类投资主体全部开放。
政策转变的速度表现了国家对页岩气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然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会引来企业的不理性投资。对此,业内人士称,由于我国在页岩气开采技术、
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标准制定、市场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都相当不成熟,所以,在投资页岩气开发时,需慎之又慎。
“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企业投身页岩气勘探与开发领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表示。
电企强势进入 需做好长期战略准备
我国拥有如此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又处于少量开发的状态,各大电企为了抢占先机,争取利益,纷纷转向页岩气的盛宴。
紧随
中石油、
中石化的脚步,今年2月,中国华电集团瞅准时机,迅速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湘西选取了2个有利区块实施勘探、开发及
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8月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签署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备忘录》;其他火电企业紧随其后,也纷纷把目光投向页岩气的开发与应用。
然而,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页岩气开发仍然存在矿权、地方利益、管理以及技术等诸多问题的同时,做好长期战略准备十分必要。若不能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出现“圈而不探”的现象,极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另外,页岩气能否商业化的关键在于开采成本的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取得矿权、钻井和
压裂部分,三者合计占整个生产成本的85.86%。有业内人士预估,“
十二五”期间页岩气开发仍将处于技术储备阶段,“十三五”期间产量才会有实质性突破。
但是,对于当前尚且没有独立开发能力的电力企业来说,走这样一步棋,虽然可以对自身多元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更需要对页岩气技术不断升级保持强烈信心。虽是“险棋”,但若能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开采技术,在预期时间内成功开发页岩气,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火电企业的原料选择,对帮助电厂提升经济效益或有保障。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