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要依靠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结合。要由重制造,逐渐转向重应用”。28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南京“加强应用——长三角分布式能源与沿江生态城镇建设”的论坛上,着重提出了“应用”在中国未来生态能源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从26日开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议题就一直在卡塔尔首度多哈激烈讨论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关注的焦点。
“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其中,‘节能提高效能’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许文发表示:“而分布式能源可以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分布式能源,是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天然气等生态能源,都属于分布式能源。但此类绿色能源,却在中国面临着“消费应用”上的瓶颈。
以光伏产业为例,孟宪淦分析说,之前“重制造、轻应用”的发展模式正是当下该产业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在美欧‘双反’危机下,我国光伏产业就暴露出了产业的脆弱——太依赖于国外市场,产能过剩,但内需市场却没有打开”。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认为,要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需要改革电力管制,开放用户端电力市场。“在应用上,我的观点是要让国家的责任和全民的义务相结合。政府、市场和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分布式能源大面积的落地应用”,孟宪淦说:“如果可再生能源实现平价上网,对‘应用’是个大的推动。”
晶澳太阳能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记者表示,实现“低成本发电”对应用市场有极大的驱动力。“‘低成本’并不是在生产中偷工减料,而是要靠技术提高发电系统的效率。如果将来光伏发电与煤电、或天然气发电的价格相当,市场上的广泛应用不会有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还要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这让我们对将来生态能源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孟宪淦补充道:“但将来生态能源的发展,不能再走规模效应、而要转向技术效应。降价格、完善政策制定,最终加强应用,才是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