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参与页岩气开采情绪高涨 收益短期难实现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2-20  来源:国际燃气网  关注度:0]
摘要:   有人曾比喻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竞标是因资源曾被垄断而产生饥渴的集中释放。   首度放开民企进入门槛的这轮竞标中,最终参与竞标的企业总共83家。不仅在数量上高于2011年页岩气首轮竞标当时仅6家传统能源公司参与竞标,...

  有人曾比喻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竞标是因资源曾被垄断而产生饥渴的集中释放。

 

  首度放开民企进入门槛的这轮竞标中,最终参与竞标的企业总共83家。不仅在数量上高于2011年页岩气首轮竞标(当时仅6家传统能源公司参与竞标),而且民营企业占到1/3,它们身份多样,从油田设备、仓储等油气关联行业公司,到发电、供暖类的传统能源公司,甚至与油气开发毫无关联的公司也为数不少,印染龙头企业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一。

 

  民企参与情绪高涨,但业内人士仍对民企面临的技术、资金、勘探资质、环保、页岩气如何实现商业化以及商业化后的去向等问题表示担忧。

 

  “我认为风险比较大的一点是,本次招标出让的探矿权有效期仅为3年,但传统的常规石油天然气采矿权招标探矿权有效期多为10年。”卓创资讯分析师李凌轩认为,如果民营企业因为资金或技术问题在3年之内无法完成在区块上的勘探,国家就有可能把勘探区块收回去重新拍卖,民营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都将“打水漂”。

 

  “国内的页岩气开发技术不成熟,配套设备也不齐全……但是公司并非盲目参加投标,竞标的公司都非常慎重。”电话中,航民股份董秘李军晓对浙商记者说。

 

  风险可控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全球开发页岩气的热情,但业内公认,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中国比美国的开发难度更大。

 

  “美国的页岩气一般在地下800米到2600米,但我们的深度却要达到三四千米,甚至五六千米。开采周期长,成本高。目前我国已经开了大约60口井,产气的不到30口。因此我国离页岩气商业开发还远,更谈不上效益。”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上海分会学术研究室副主任陈娟说。

 

  “未来几年,我国的页岩气开发仍将处在技术储备和地质勘探阶段,盈利前景遥遥无期。”资深投资顾问余荩也持同样观点,她表示国内企业面临三个不确定,“能不能获得探矿权、中标区块页岩气资源的勘探结果以及页岩气投入和产出比均存在不确定性。”

 

  由此看来,收益短期内完全不可实现。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外行”的航民股份而言,染指页岩气的动力在哪里?“中国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所有的民企都在同一起点上。”航民股份董秘李军晓表示行业转型有一定风险,但鉴于本轮页岩气招标门槛降低,公司出于战略转型的需求参与,可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土资源部提出的页岩气投资人资格条件中,要求必须是内资企业,而且规定注册资金必须在3亿人民币以上。相比传统油气资源来说,3亿元的开发资金门槛并不算高。与此同时,相关鼓励政策也相继落实。11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表示中央财政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2012-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

 

  “现在天然气价格太低了,放开后肯定会上调,而且政府可能还会出台其他补贴政策,大部分企业就是看到这两点才进来的。”业内人士说。

 

  而对毫无油服经验的航民股份更具吸引力的是,有规定指出,不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的,可以与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合作开展页岩气勘查、开采。

 

  据了解,投标前,航民股份不但提前与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签署了《合作协议》,还在制定投标方案时吸取了第七大队的意见,最终决定投资金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根据《合作协议》,航民利用第七大队的气体勘查资质及技术力量,共同参与页岩气勘查开发;若页岩气项目中标,航民则按市场价格将勘查委托给第七大队。

 

  “后续开采可以预料存在很多困难,但目前还只是勘探权竞标阶段,考虑到公司的资产规模、利润和现金流,董事会觉得这块风险还是可控的。”李军晓说。

 

  相关设备制造商机会到来

 

  各种风险提示,民营企业难以抗衡长周期、大投入的开采过程。然而,就上下游产业链来说,相关设备制造商机会犹存。

 

  “一口井勘探成本在5000万元左右,设备投入最少得几百万,无论谁中标,设备制造企业肯定是最先获益的。”某钻井设备公司负责人说,“《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初步制定了全国页岩气资源量及其分布,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 2000亿立方米。假设2011-2015年5年间,中国页岩气总投资在4000亿元左右,其中设备占比25%,设备总需求在1000亿元左右,年均需求量在200亿元左右。”

 

  “由于技术壁垒,目前世界范围内勘探开发技术服务为少数服务巨头垄断,前5大服务商的市场份额稳定在80%左右。随着国内装备逐渐老化,迫切需要更新换代,而当前国外同类机器价格昂贵,因此国内企业存在进口替代的机会。”有业内人士说。

 

  “上游的勘探开发还没有发展起来,说明下游的装备市场仍在国外成熟。”对页岩气产业链颇有研究的如山创投董事总经理金高灿表示,制约国内页岩气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的技术装备还不过关,而民企应该选择合理的途径提升技术。

 

  他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民企收购海外成体系的技术,学习并加以复制,然后在国内制造具有竞争力的装备。他以国内压裂设备制造企业杰瑞股份为例,“尽管中石化系统内压裂车组主要从四机厂采购,但中石油系统内的钻探企业逐步选择了杰瑞作为压裂成套设备供应商。杰瑞起初给国外油田配件做维修,然后在维修过程中逐步学习技术,最后进入油田专用设备制造领域。”

 

  “美国之所以能源革命成功,是因为有足够多的中小企业投入到勘探、开发阶段”,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专家包景书表示,虽然对单个企业来说,开采风险很大,但是每一阶段如果由不同的企业承担开发,就可以分散风险。“一个民企得到一个区块后,投资打井、打到一定程度就卖掉。因为资金有限,让更有实力的买家接手后再继续打,这样会形成一个页岩气的二级市场。”

 

  “不需要做整个周期就能赢利,这是美国企业开发页岩气的根本动力。”上述业内人士说。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页岩气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