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煤市场化产运需衔接新机制从2013年开始实施,成品油及天然气价格改革愈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发布《2012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和2013年预测报告》时,提议“加快成品油和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而类似的表述字样,在此前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比比皆是。
那么,2013年,相关的新机制能否顺利出台?就此,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吴钟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2013年,油气方面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一是油气的开发,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开发的进度和支持力度都将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使用方面也会加快步伐。
另外一个,显然就是成品油及天然气价格改革,应该会更快更好地走向实施。”但他同时也表示,“改革是需要很多配套措施的,比如供需格局、当时的物价水平等等,还要顾及新机制实行后的舆论。”记者注意到,政府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采用的措辞并不一样,成品油价格改革是“完善”、“理顺”,而天然气价格改革则用的是“推进”、“试点”。
对此,吴钟瑚认为,“完善”、“理顺”表示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已经逐渐和国际接轨了,大的方面不会变动,只是局部调整使之更顺畅,“比如调整定价周期,目前22天有点长,7~10天比较好,也不能太短,调整太频繁的话不好,因为油价变动太快,如果碰上连续涨价的话,舆论都受不了。”也就是说,如果处于一个油价平稳甚至是下跌的通道,那么这个时候推出来,就比较容易得到认可。
金银岛成品油分析师韩景媛表示,当国际原油价格呈现持续震荡格局时,现有的“22个工作日”和“4%的国际油价变化幅度”的调价条件已经明显滞后,不能反映真实的价格动态,加快价格调整频率已经势在必行。
但在天然气价改方面,“推进”、“试点”就说明还远未达到成熟地步。尽管市场净回值法、一省一价已经在广东、广西等地试点,但吴钟瑚还是谨慎地将之称为“实验性方案”。他说,选取上海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是否合适,中心市场门站价格的计算方式是否公平,目前都还存在争议。“如果试点不成功,可能就要推倒重来。”由于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对便宜,一旦与国际接轨,那么涨价几乎就成为必然,因而他有着和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蒋洁敏一样的忧虑,担心企业、居民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价改一步到位。他说,“应该考虑到老百姓和供应方的不同心理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大趋势下,价格也会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这也正是各种阶梯式价格的设计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