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电力的“电力高速路”特高压,对减少PM2.5的帮助体现在建设坑口电站和输送水电、风电、光伏电等清洁能源上。
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白建华告诉记者,通过实施“一特四大”战略(通过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统筹规划建设特高压网架和西部、北部大型坑口电厂,2020年中东部地区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55万吨,减少环境损失45亿元。在西部、北部,通过煤电一体化建设,实现煤矿与电厂在水、煤、灰、土地等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和综合利用,也可大大减轻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输送新能源方面,白建华表示,到2020年,相比于传统电网,通过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实现风电跨省跨区消纳,可使风电开发规模增加约5400万千瓦,替代化石能源消费0.3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0.94亿吨、 38.2万吨、2.4万吨。预计到2020年,在坚强智能电网基本建成的情况下,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可带来定量评估的环境效益,用电、电网、发电环节效益和其他社会效益合计约2000亿元。
特高压跨区输送水电也可大大减少煤炭燃烧,减少PM2.5。国家电网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1000千伏长南荆线2009~2012年输送水电共计122.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03.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85.64万吨。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2年,±800千伏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赶在迎峰度夏前投运,大大增强了华中水电的外送能力。“该工程2012年夏最大输送功率达216万千瓦。”这一年,四川外送水电达到了创纪录的近 1110万千瓦。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处副处长胡超凡就此解释说,除了来水丰富这一客观条件,从电网角度看,±800千伏锦苏特高压工程为利用水电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