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墨西哥湾海面一声巨响,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漏油事故。而后,事故再度恶化,原本用于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拆下修理,一度被压制的井底原油再次失控,喷涌而出,墨西哥湾油污范围进一步扩大,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火灾扑灭后尚需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而海面油污的清理和海水净化工作将耗时数年,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数千亿美元。
本文截稿时,美国媒体刊登最新报道,得克萨斯州东部海滩已发现了来自墨西哥湾漏油井的油球。这表明,从东部的佛罗里达州到西部的得克萨斯州,发现油污的范围已横跨近900公里,扩散到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所有5个州。目前,漏油还在向路易斯安那州纵深侵袭。与此同时, BP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用于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费用支出已达31.2亿美元。美国舆论评论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堪比‘9•11’国家灾难”。
用专业眼光来审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起因是石油技术装备,控制漏油、封闭油井、水下堵漏使用的也是石油技术装备,清理油污乃至净化海域都离不开石油技术装备。正是石油技术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酿成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而环境灾难的最终制服,还得要靠石油技术装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汲取经验教训,首先警示的当属石油装备制造业。
警示之一:成也石油技术装备,败也石油技术装备。迄今为止的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尤其是海上石油作业活动,靠的是石油技术装备,打拼的也是石油技术装备,石油技术装备可以改变石油发展面貌,将石油事业推向顶峰;也可以摧毁石油发展梦想,将石油事业推到谷底。真可谓,成也石油技术装备,败也石油技术装备。
有报道称,酿成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油井套管不能承受井下高压,出现多处溃裂,井下防喷阀等关键技术装备又不堪重负,无法阻止井底原油外泄造成的。有舆论谴责BP石油公司因使用不成熟的石油技术装备,盲目追求商业利益,追赶工作进度。
该事件警示人们,没有成熟、配套、可靠的石油技术装备作保障,轻易进行石油深海作业,一旦酿成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将是无法挽回的,甚至是致命的。
事故发生前,BP石油公司曾是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而支撑其市值登顶的精彩表现,正是该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投资,正是那里的海上业务将BP的石油事业推向了顶峰,BP石油公司曾在墨西哥湾打出了一口世界上最深的海上油井(10700米)。然而,这一切来得十分艰难,去得却极其容易。一夜之间,BP石油公司便陷入了“灭顶之灾”,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仅控制漏油、修建减压井就付出了26.5亿美元。BP石油公司市值因此迅速蒸发,损失超过了1000亿美元,公司信用评级一落千丈。
据初步估算,BP石油公司将因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最终支出690亿美元,现已在美国政府监督下,建立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为支付巨额赔偿,BP石油公司已宣布停发三个季度的股息,出售大约100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据悉,首笔资产出售是其掌控下的阿根廷泛美能源公司91亿美元的股权,目前BP石油公司正就此项股权出售进行谈判,而谈判对方则是中国的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
一个叱咤风云多年的老牌石油公司,一夜之间,因一场事故而跌落到了即将“倾家荡产”的地步,这件事足以向全球石油界敲响警钟。从专业角度来讲,震撼最为强烈的,当属石油装备制造业。
警示之二:环境保护的企业生存法则,决不可小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在地球环境恶化日益困扰人类社会,高碳石油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时代大背景下,事故的发生,不仅使BP这个老牌石油公司,声誉扫地,而且将从环境保护的企业生存法则和使命感、道义感上“永远改变石油工业”。
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当即宣布,将墨西哥湾漏油危机列为国家级灾难,动用所有可动用的资源包括国防资源投入抗灾。奥巴马总统四次亲临现场指挥抗灾,宣布墨西哥湾海平面150米以下的深水石油钻探和勘测暂停6个月,后又延期至年内,并将考虑签署一项深水石油钻探禁令,只允许石油公司“在某些低风险深水区域” 进行钻探。随着国土资源勘探程度的逐步加深,向陆地和海洋深层进军,已成为当今美国石油工业的主攻方向。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漏油事故,却近乎中断美国政府开发近海石油资源的国策。
面对石油酿成的环境灾难,连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强国也感到束手无策,疲惫不堪。受害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线已被浮油污染,油污正在毁灭沿岸生态。随着飓风季的来临,热带气旋很可能裹挟漏油,形成更为恐怖的“黑色风暴”,洒向广袤的陆地。环境污染不仅使沿海生物遭遇灭顶之灾,摧毁美国南部的渔业生产和渔民生计,还将造成接踵而来的旅游业和航运业萧条。
纵观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的前前后后,可以使人真切地感到,环境保护的企业生存法则,决不可小视,尤其是石油造成的环境事故,往往都是大事故,动辄便酿成空前的环境灾难。我国曾经出现的几次石油事故,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从环境保护的企业生存法则角度来审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石油装备制造业更应该从“源头”上汲取经验教训,大力提高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水平,以成熟、配套、可靠的石油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石油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警示之三:石油深层钻探呼唤应变制胜的“利器”和“法宝”。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处理过程,可以说一波三折。事故处理措施不力,采用的石油技术装备“令人失望”,是造成事态进一步扩大,影响恶劣的重要原因。
事故发生后,BP石油公司当即启动应急方案,采用“灭顶法”控制和排除事故。其原理是先将大量高密度液体注入输油管,以抑制井下原油上涌,然后再用水泥封死漏油点。按照BP石油公司的说法,“灭顶法”是封堵漏油的最佳方法。然而,实施的结果却是,“无法持续压住(漏油)涌流”。奥巴马总统闻讯后,极度失望地说,“灭顶法”的失败“既让人愤怒,又让人心碎”。
“灭顶法”失败后,BP石油公司又准备好了另外一套堵漏方案,使用机器人潜水艇从漏油点切断受损输油管道,然后在管道上方安装一个堵漏阀门,以控制和堵住漏油。当时就有专家提醒,如果切断了管道却装不好堵漏阀门或者出现其它意外,漏油量反而会增加。事情正如其所料的那样,机器人下海操作失败,一度被压制的井底原油再度失控,喷涌而出,使墨西哥湾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处理漏油事故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海岸警卫队和BP石油公司曾宣称,采取“标本兼治”的5种方法,即使用钢筋水泥罩和大型塑料罩防止油污扩散;喷洒化学 “分散剂”分解油污;继续尝试关闭“防喷阀”和打减压井等办法,“五管齐下”全力控制漏油及其引发的环境和生态灾难。甚至有科学家提议,像前苏联当年采用核爆炸方法,成功制服失控天然气井那样,将一枚核弹头发射到地下深处,让巨大的核爆炸热量熔化周围岩石,封住漏油井。然而,这一颇具争议的“疯狂”设想,并没有被采纳。
在各种封堵措施均不奏效的情况下, BP石油公司将封堵漏油井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了打减压井上。第一口减压井已于5月3日启动,BP石油公司声称,这是从根本上制止海底油井漏油的成熟技术,他们在这方面驾轻就熟。然而,此项措施即使成功,至少也要三个月后才能见效,而美国政府和公众却可能没有3个月的耐心。
此时此刻, BP石油公司是多么的渴望手中能够拥有一套处理事故,应变制胜的“利器”和“法宝”。面对日益扩散的井底漏油,强手如林的美国石油界也显得束手无策,被动万分,毫无回天之力。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处理过程中,石油技术装备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的表现,向石油装备制造业一次又一次发出了急切而又深沉的呼唤,呼唤成熟、配套、可靠的石油深井技术装备尽快问世。
这是面临低碳经济严峻挑战的石油工业发出的呼唤。
这是时代赋予石油装备制造业义不容辞的庄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