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旗下碳点公司(PointCarbon)周三发布报告称,因买方拒绝支付协议价款,约2700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双边项目面临严重违约风险。
报告称,由于目前核证减排量价格走低,购买2012年以前登记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减排信用额的买方,正推迟申请核证减排量的签发,要求重新议价,有些买家甚至要求终止合约,形势逐步恶化。汤森路透集团碳点公司认为,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压低核证减排量的签发量。
核证减排量(Certifiedemissionsreductions,即CER),指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就已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达到减排量核发的碳排放的信用额度,需经《京都议定书》项下指定经营实体核证。每一个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应对一吨二氧化碳等同量的减排。
汤森路透集团碳点公司的新兴碳市场分析师柴洪亮表示,“目前核证减排量价格触底,买方正想方设法推脱合约责任,或拒付安检及碳信用额度核证成本,或要求重新议价,有些干脆不履约。”
中国在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截至2012年底,核证减排量的供应量为7.34亿,占全球12亿签发总量的60%。然而,在中国已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目前仅有三分之一取得了首批签发量。核证减排量的当前市价为0.3欧元,远远低于中国官方规定的名义最低价7欧元。
柴洪亮认为,“买方在价格重议中占有优势,因为他们对国际碳市场行情更加了解,而卖方通常是国有企业,对这方面的了解有限”。大部分卖方又不愿意通过诉讼来强制买方履约,这无疑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状态。“大多数减排量买卖协议(ERPAs)均以英文撰写,受英国法律规限,加之中国公司通常没有其西方交易对象的法律意识强,因此中国公司在仲裁及诉讼中的处境更加不利。”
当前迹象表明,中国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的碳补偿价格将为20元人民币(2.3欧元)左右,明显高于目前的核证减排量价格。柴洪亮提醒道,“除非中国碳排放交易系统执行严格的补偿标准,否则其将步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后尘,因碳补偿供应泛滥而压低价格。”
根据汤森路透集团碳点公司发布的数据,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机制(JI)及欧洲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同类机制导致目前碳信用额供过于求,预计截至2020年碳信用额供给过剩将达到10亿左右。
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则列入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碳点公司是能源与环境市场领域关于市场情报、新闻、分析、预测与咨询服务的供应商,2010年被汤森路透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