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隔离区成了动物乐园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4-26  来源:心凉科技     关注度:0]
摘要: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爆炸,大量强放射性物质泄漏,数百万人受辐射影响,酿成迄今为止全球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将近27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依然是灾难、...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爆炸,大量强放射性物质泄漏,数百万人受辐射影响,酿成迄今为止全球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将近27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依然是“灾难”、“死亡区”的代名词。然而,就在这片令人闻之色变的禁区里,由于人类活动的退出,野生动物反而保持着勃勃生机,且迄今未发现变异物种。

 

  为何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不受核辐射影响,成为待解之谜。

 

  科学家广泛认同,由于远离人类活动的干预,在过去20多年里,切尔诺贝利周边隔离区实质上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安居着狼、熊、野牛、驼鹿、野猪、山猫、狸和野马等野生哺乳动物,还有多种鸟类、蝴蝶和爬虫,其中不少是珍稀或濒危物种。

 

  以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放射生物学家罗恩·切瑟为代表的一派理论认为,核辐射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远比不上人类活动带来的破坏力。他和同事在研究切尔诺贝利地区野生动物数量变化后发现,野猪数量在最近20多年迅速增长,达到核泄漏前的10至15倍。此外,对该地区野狼、兔子和驼鹿等动物的基因检测显示,核辐射没有引发可遗传的基因变异,动物自身的基因修复功能或许是原因之一。

 

  乌克兰生物学家维什涅夫斯基倾向于认同切瑟一派的观点。他根据自己多年来亲眼所见认定,隔离区内鸟类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减反增,一些先前从未在这里出现过的濒危鸟类,如蓝山雀、雕鸮和黑鹳,如今在这里栖息。维什涅夫斯基梦想有一天,整个切尔诺贝利隔离区被设立为自然保护区,获得国际认可,吸引基金以加固安检、保护野生动物、开发生态旅游。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