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中下游领域投资 中石油调低投资预算超百亿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7-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度:0]
摘要:   距离中报披露尚有一月,中国石油已开始谋划如何减支。   7月24日,有接近中国石油高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石油今年实际资本性投资将较年初公布的预测数据低5%,即减支180亿元左右。   据他...

  距离中报披露尚有一月,中国石油已开始谋划如何减支。

 

  7月24日,有接近中国石油高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石油今年实际资本性投资将较年初公布的预测数据低5%,即减支180亿元左右。”

 

  据他透露,自2008年原董事长蒋洁敏主导制定2020年建立“世界一流综合国际能源公司”目标后,中国石油的资本开支即开始连年增长;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情势的变化,今年新上任的中石油首脑开始为如何创造股东价值勾画新思路,不再盲目追求产量提升了。

 

  “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石油消费增速必将受到影响;同时页岩气革命后,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和未来油价走势都存在不确定性,此时减少一些投资,投资者当然欢迎。”他说。

 

  然而,中石油的减支却令一大批为其提供服务的企业迅速“入冬”,安东油田服务(03337.HK)、宏华集团(00196.HK)等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早已开始滑落,安东油田服务股价甚至较5月底下跌34%以上。

 

  “中国的石油安全应重点放在如何构建覆盖全球的贸易网络渠道上,盲目投资、高价获取海外油气权益,未来注定是要交学费的。”有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表示。

 

  减支5%

 

  2012中国石油年报显示,当年公司净利润为1153.23亿元,较2011年的1329.84亿下滑176亿元,然而公司资本性支出却一直在高速增长,2012年为3525.16亿元,2011年为2843.91亿元,2013年预计为3550亿元。

 

  这意味着为了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公司负债率将不断上升,“低利率时代下这种策略还可行,但现在它已经不可取了。”有跨国投行分析师认为。

 

  他指出,过去几年中石油为了提高产量,不但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大举投资,甚至在国内也采取了“竭泽而渔”的策略,在大庆、长庆等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采取加密井网布局等手段,加大对这些油田的开发。

 

  “这种策略有些得不偿失:目前长庆油田平均单井产量仅2吨/日,如果油价跌至80美元/桶下方,很多油井将面临采一桶亏一桶的困局。”他说。

 

  而页岩气革命后,国际油价却也出现了缓步下跌的苗头,更加剧了中石油高层的忧虑,于是减支过冬成为公司决策层一致的选择。

 

  “今年减支5%,主要减少炼化板块和销售板块的开支,上游勘探及天然气管输等的投资将占公司总投资70%。”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据他介绍,中石油高层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中对成品油、化工品需求的增速将出现下滑,因此降低对中下游领域的投资是“题中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前期已经启动的上游勘探开发及管输都不是短期就能结束的,维持它们的投资规模也是必须的。“但是公司已决心不再启动更多上游项目,一切静待情势变化再定,明年一部分上游投资可能也会出现缩减。”

 

  就此说法,中石油总部各相关部门均表示“不知情”,然而一直在为中石油提供服务的安东油田服务等企业却明显感到阵阵“寒意”。

 

  “现在新签油田服务合同,成交价格都较年初降低不少,有个别合同的价格甚至直降20%。”一位油田服务提供商透露。

 

  命悬油价

 

  在上述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看来,目前中石油的困局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国内石油产量增速长期滞后于消费增速,导致承担保供使命的石油央企们都有稳产冲动,为此它们不惜代价的投资于长庆、大庆等油田的开发;“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还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总认为只有投资油气权益,才能保证国家、企业的需求安全”。

 

  然而,这两种考虑都建立在高油价背景下,“如果国际油价暴跌,不但高成本开采出的国内原油将出现现实的巨亏,而且高价收购的国外油气权益也将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因为很多油气权益价格都是与油价挂钩。”

 

  因此,中石油未来的命运与国际油价走势密切相关,但国内外大批研究机构都对未来国际油价走势表示悲观。

 

  页岩气革命后,美国石油产量将大增已成不争事实。2012年11月国际能源署(IEA)甚至表示,预计到2025年,美国每日产油量将达1090万桶,届时将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国际能源署同时预期,美国的原油进口将会持续减少,到2035年,美国在能源上几乎可以自给自足。

 

  美国一向是国际原油市场中最大的买家,年石油进口量达5亿吨(相当于中国的2.5倍),一旦它实现自给自足,国际市场供需状况势将逆转,油价下跌可能性大增。

 

  “过去十年,国际油价飙升的最重要动力是美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然而随着2014年前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多少上涨动力呢?”上述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反问道。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中石油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