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引发国企改革思考微软[微博]视窗操作系统、腾讯qq、360杀毒、百度[微博]搜索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垄断,但是自然竞争形成的垄断能够持续下去的唯一前提是用户体验在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但某些国有企业把持着国家战略资源,傲慢的行驶垄断权为本部门甚至是个人谋取私利,伤害的却是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9月9日,一则关于中石油5高管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受到高度关注,中国石油(8.19, 0.01, 0.12%)(601857.SH)也于早间紧急停牌,并在午后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董事王国樑、副总裁孙龙德被有关部门调查的消息与事实不符,两人正常履职。
虽然高管被调查的消息被中国石油否认,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此次石油系统反腐败还没有结束,党中央苍蝇老虎一起打绝非空话。前有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被判死缓,后有中国石油前董事长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垄断部门和国有垄断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次次被摆上台面,媒体和专家学者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正在由反腐败转向更加完善的法人治理。
垄断行业易成腐败重灾区?
近日,山西女商人丁书苗(又名丁羽心)涉嫌非法经营罪和行贿罪被提起公诉以及中石油腐败窝案成为财经媒体关注的热点。据媒体报道,丁书苗因通过铁道部相关人员干预招标,非法经营数额1788亿余元,法院认定刘志军滥用职权使丁书苗及其亲属共计获利39亿元。而中石油腐败窝案目前还没有结论,对被带走的4位高管和前董事长蒋洁敏所犯何事媒体还仅停留在猜测阶段。
目前虽然不知中石油案后续会如何发展,但资源垄断部门和大型垄断性国企存在的问题却又一次被摆上了台面。也有专家学者呼吁参照铁道部改革的经验,以反腐败为契机,打破石油系统垄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表面上看,中石油4高管和原董事长蒋洁敏的落马与铁道部刘志军案都是高层反腐败决心的体现,“苍蝇老虎一起打”大快人心。但从更深层次思考,为什么垄断行业容易滋生腐败呢?财新网文章《中石油案引业界热议 “官商不分”致腐败》就指出,与铁道部的“刘志军王国”类似,石油行业比较封闭、自成体系,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具有行政垄断性质,排斥竞争、排斥必要的透明度、排斥与外界融合”。
“行政性”和“封闭性”无疑是铁道部和中石油两大垄断部门的共性,而缺乏有效的监管也被认为是助长垄断部门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53位央企一把手都是副部级干部,是一方大员,国资委明显感觉到管不了。“国资委的职责是监督管理,但监督不到位,管理不敢管”-财新网援引一位国资委人士转述的此前蒋洁敏在一次国资委内部会议上对国资委管理职责现状的评价。
垄断引发诸多问题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对于资源垄断行业来说,独享资源的使用权、分配权,甚至拥有部分定价权,这一系列的权力无疑为腐败分子滋生了寻租的空间。资源的垄断传导到消费领域导致民众怨声载道,“坐火车的高票价,买票难;柴油汽油的不断涨价、油品质量差带来的高污染;电价高企;银行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电信运营商霸王条款;医院各种医患冲突……”民众对垄断行业的不满由来已久。
然而,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却是,对于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除报考公务员外,进入电力、银行、石油、电信等系统一直都是热门中的热门,这也许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些部门确实获得了不菲的利益。
打破垄断,国企改革这一系列课题时常见诸报端,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由于这里面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而且资源垄断的国企往往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中石油案引发的国企改革的思考,普遍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打破行政垄断,实现央企与民企的公平竞争;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政企分开。”
也有媒体给出的药方是“堵住制度漏洞,进一步推进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和公司治理;以制度保障人民和国企职工对国企的监督和约束权力;改革国企的行政垄断体制。”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这是政治标准和市场化如何结合的问题,人事权在官本位体系中被看作是最大的权力,也是能代表所有者权益的最重要的权力,如果股东不是经过董事会履行这一权力,所谓完善法人治理最终会如同竹篮打水“这其实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批评中石油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从石油工业部变成中石油;从国有独资企业到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从单一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管到接受投资者和媒体的监督;中石油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缩影,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确确实实是在朝着现代化企业的治理模式在努力,在进步。”一位中石油系统内部员工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