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将中石油“窝案”的相关情况报道给公众,是媒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减少各种猜疑、避免各种不实信息泛滥的有效途径。
但是,媒体在报道案件进展情况时,也要客观、公正、真实、可靠,而不能道听途说,成为不实消息的传播者。否则,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天媒体对中石油“窝案”报道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出现了一些过度报道、盲目报道的现象。尤其是有关中石油股份副总裁孙龙德等5 人被有关部门带走以及2名高管再遭调查的消息,已被中石油正面否定。在此基础上,又有媒体曝出最新消息,中石油内部已要求处长级别以上的经理基本上每天要出具一份出勤、零事故报告,且必须全部上交护照。
我不知道,这则消息是否又是一次“乌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媒体如此不顾一切地挖掘中石油“窝案”信息,并在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报道,总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值得鼓励的事。
要知道,中石油发生如此巨大的案件,已经对员工心理产生了强大压力。如果媒体在报道案件情况时,再不实事求是、真实可靠,会对中石油员工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冲击和影响,并对舆论和公众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引导和判断。
事实上,不管案件有多大,也不管案件性质有多么恶劣,对中石油广大员工来说,产生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地报道案件的审查和处理情况,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中石油这些年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否认的,广大员工也是值得信赖的。如果过度报道中石油的“窝案”问题,甚至发布一些不实信息,对中石油的稳定以及广大员工安心工作是相当不利的。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中石油“窝案”在舆论方面的不断发酵,以及过度发酵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与影响,有关方面应当对中石油“窝案”的报道采取一些必要的干预和限制,并由相关部门牵头,统一报道口径。凡是没有经过有关方面核实和同意的报道,不能随意对外发布。即便经过有关方面审核和同意的信息,在报道时也要把握分寸,掌握好尺度,避免过度评论、过度挖掘、过度猜测。尤其涉及到高管被带走和调查等方面的消息,必须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否则,媒体一律不予报道。如果仅凭道听途说就发布不真实、不可靠的消息,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媒体负责人的责任。
中石油“窝案”终究要成为反腐倡廉的负面教材,但是,这本教材能否对其他企业、其他人员产生警示作用,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地予以报道,最好是由有关方面扎口报道。不然,会伴随着负面作用与影响而行,使案件查处的正面作用与导向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