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严重行业承压的同时,另外一些行业因为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得利好,其中天然气行业受益明显。
根据《行动计划》,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骆建华认为,目前看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行动计划》提到,要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到 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涉及民生的“煤改气”项目、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轻型载货车替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天然气的消费比重由4%提升至8%以上,未来天然气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将迎来“黄金五年”。除了上游的天然气供应者中国石油外,中游的天然气分销商,下游的天然气设备制造商都将从中长期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受煤制气相关政策迟迟未能明朗,以及中期业绩未达预期等影响,国内煤制气工程龙头中国化学从12元的高位上一直下滑到8元左右。《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这表明从长期看,煤制气行业发展空间仍有政策保证,相关公司也会有业绩持续支撑。
除了天然气相关产业或利好外,环境监测行业也是《行动计划》的一大受益者。防治污染,监测先行。今年7月,本报记者就曾报道,环保部正在联手国家气象局,在全国部分地区率先建立PM2.5的预警预报系统,未来将在PM2.5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实现对PM2.5的24-48小时的预警预报。
《行动计划》明确,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价格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仅就前期披露信息来看,“十二五”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就逾20亿。而随着预报预警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对PM2.5相关监测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可以长期关注雪迪龙、先河环保等环境监测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