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开发现拐点:中石油或能参与俄石油开采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10-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度:0]
摘要:   二十余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博弈从未间断,但漫长谈判后,新的合作拐点再次出现。   本报记者了解到,上周五,中石油已与俄罗斯最大的原油生产商Rosneft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东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的联合备忘录。...

  二十余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博弈从未间断,但漫长谈判后,新的合作拐点再次出现。

 

  本报记者了解到,上周五,中石油已与俄罗斯最大的原油生产商Rosneft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东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的联合备忘录。

 

  但目前,这一项目能否推进还取决于双方在商业条款上的谈判。中石油高层透露,两家公司已经开始商谈具体合作条款。

 

  来自Rosneft公司对外公布的声明中称,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Rosneft公司持股51%,中石油持股49%,而Rosneft公司最近收购的Srednebotuobinsk油田也属于此次合作范围之内。中石油集团则表示,合作项目产出的石油除满足俄东部需求外,还将通过俄远东原油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向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俄罗斯方面首次向中国石油[0.38% 资金 研报]公司开放上游区块,此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曾先后数次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进行过前期洽谈,但受制于政治及投资环境等多重客观因素,中国石油公司也始终未能在上游领域进入俄罗斯。

 

  “多年来,中俄两国在能源上的合作一直都是在波折中前行,虽然两国拥有合作的巨大空间,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行的招数不一定在俄罗斯管用,此次签署的备忘录能否最终转化成商业合同还需要看后续双方的谈判进展。”一名曾多次前往俄罗斯谈判的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中俄合作新纪年

 

  对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来说,俄罗斯境内富足的油气资源一直是其持续关注的目标。但事与愿违的是,自2002年中石油竞标“斯拉夫石油”失败以后,中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尝试却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俄罗斯对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基本政策是,不允许外国公司对战略性油气田进行控股,也不允许私人公司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但对于‘战略性资源’的界限和定义,俄罗斯方面又没有具体的解释。”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一名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即便如此,在先后几任国家领导人的推进下,中俄能源合作似乎也已步入至一个新的历史拐点。

 

  来自中石油官方的材料显示,10月17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来访的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总裁谢钦。双方重点讨论了中俄石油合作有关重大项目落实问题。

 

  会见期间,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与谢钦签署了扩大东西伯利亚上游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事实上,这是今年来中俄在石油产业中的又一场高端对话,早在今年2月,谢钦就曾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就中俄能源进行过会晤,不仅如此,在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谢钦也逐一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并邀请三大石油公司开发俄罗斯北极大陆架。

 

  而在一年前,谢钦还公开宣布,“俄罗斯不认为中国企业可能取代英国BP石油公司,实施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北极大陆架的交易。”彼时,作为北极大陆架的合作方,英国BP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协议已经到期。

 

  “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并有很强的互补性。从长远看,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和意愿正在相向而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对本报记者说。

 

  多名业内权威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同时表示,随着中俄两国间能源供应合作的不断扩大化,“2013年中俄在能源上的合作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纪年,与之前屡次遭遇的阻力相比,今年双方的进展则颇为顺利。”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22日,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OAO Novatek还与中石油签署协议,将其主导的俄罗斯北极项目Yamal LNG20%股权出售给后者,而这也意味着在全球能源巨头纷纷抢占北极资源圈席位时,中石油也最终跻身在列,但中石油仍难以以项目持股的身份直接参与油田开发

 

  此外,上述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人士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为落实与俄罗斯方面的项目合作,中石油已成立了专项项目小组,“除了中石油外,其他两个国有石油公司也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

 

  未来推进仍存变数

 

  即便目前中俄在能源领域签署的协议已然数以百份,但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在历经漫长拉锯博弈的谈判后,双方未来动辄千亿的能源合作也仍存变数。

 

  “石油与天然气供应一直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捆绑在一起,并且受其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对能源政策有着不确定性和不持续性,因此也隐藏着一些风险。”上述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多年前,中海油曾计划收购俄罗斯一家总价值约为1000余万美元的小油服公司,但在两方已经签署合同,通过俄反垄断委员会审批,中方进驻了管理人员,甚至筹备好交割接管仪式后,最终却被俄罗斯无任何理由拒绝,对方没有进一步说明不同意被收购的原因。

 

  事实上,除政策原因外,俄罗斯国内复杂的投资环境也是制约中俄合作的另一关键阻力。“由于缺乏充裕的资金投入,俄罗斯国内的石油工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石油工业的基础设施、作业设备、勘探程度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这也会导致外国公司对风险的评估不足。”

 

  来自路透社的报道称,此次与中石油签署备忘录的Rosneft公司其净债务已经超过570亿美元。

 

  “许多人经历过中俄能源合作过程中的兴奋、无奈与失望,对俄合作需要更多的冷静和务实。”中海油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说。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中石油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