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供应充足时代或成泡影 伊朗不会扭转乾坤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12-03  来源:和讯网   关注度:0]
摘要:   在国际能源署IEA今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最令人瞩目的信息也最令人不安。   过去10年里,油气行业上游业务投资暴增,但新增资本支出带来的新增全球石油供应量不断缩小。...

  在国际能源署(IEA)今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最令人瞩目的信息也最令人不安。

 

  过去10年里,油气行业上游业务投资暴增,但新增资本支出带来的新增全球石油供应量不断缩小。尽管情况不尽如人意,这还是靠创纪录的高油价支撑才得以实现的。对于眼下那些鼓吹全球石油充足新时代已经到来的人而言,这应是当头一棒。

 

  根据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2012年,全球石油总供应量为每日8710万桶,这个数字较2000年的7520万桶增加了1190万桶。

 

  然而,在新增部分中,常规原油只占不到三分之一,另外逾三分之二要么是IEA所说的非常规原油(轻致密油(light-tight oil)、油砂和深水及超深水石油(deep/ultra-deepwater oil)),要么是天然气凝析液(NGL)。

 

  区分新增部分的不同来源很重要,因为非常规原油的成本高于常规原油,而天然气凝析液的能量密度低于常规原油。

 

  根据IEA的长期成本曲线,常规原油的成本区间为每桶10美元至70美元,而非常规原油的成本区间位于较高水平:油砂的每桶成本为50美元至 90美元,轻致密油为50美元至100美元,超深水石油为70美元至90美元。与此同时,1桶原油所含能量相当于1.4桶天然气凝析液。

 

  资本支出12年扩大逾两倍

 

  由于开发非传统原油资源的成本比传统原油高得多,而天然气凝析液能量密度比传统原油低,因此随着这些来源在原油供应中比例上升,该行业的上游资本支出一直在增加,并且增幅相当惊人:过去12年,上游业务实际资本支出扩大逾两倍,2012年达到近7000亿美元,而2000年这个数字仅为2500 亿美元(这些数据均以2012年定值美元计算)。

 

  与美国致密油产量增加的时间相吻合,新增上游业务资本支出大部分发生在2005年以后,实际上,投资从2005年到2012年翻了一番,从3500亿美元增至近7000亿美元(同样以2012年定值美元计算)。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如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所示,自2000年以来,石油行业上游业务的资本支出扩大了近180%,但全球石油供应(按能源含量调整后)仅增加了14%。对这一数据的最直接解读是,自2000年(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石油的经济性已完全偏离历史正常水平,行业投资呈指数增长,而创造的能源产出增量却越来越少。

 

  自2000年以来,石油行业之所以一直能够而且愿意为资本支出的飙升买单,是因为油价同样出现飙升。英国石油(BP)数据显示,布伦特 (Brent)原油的每桶实际均价已从2000年的38美元升至2012年的112美元(以2011年定值美元计算),涨幅高达195%,实际上略高于同期石油行业资本支出的增速。

 

  然而,如果只考察2005年至2012年这段时期,资本支出增速是高于油价涨幅的(分别为90%和75%)。此外,在过去两年里,资本支出进一步扩大20%(IEA估计,2013年上游业务资本支出为7100亿美元,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5900亿美元),而布伦特原油今年的每桶均价实际上比 2011年还要低5美元左右。

 

  伊朗不会扭转乾坤

 

  另外,资本支出的大幅增加出现在利率处于创纪录低位的一段超长时期内。一旦利率开始再次上升,就会进一步压缩石油行业大规模资本支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石油行业保持供应不断增加所必需的。

 

  当然,不久前西方对伊朗的外交突破可能会让市场暂时松一口气,因为如果西方完全解除制裁,届时伊朗石油日出口量可能最终会增加150万桶之多。但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石油行业的资本支出态势。

 

  IEA估计,到2035年,目前全球所有产油区的常规原油总日产量将减少4100万桶(平均每年减少190万桶),因此,伊朗可能增加的150万桶日出口量仅够弥补全球常规原油日产量头10个月的自然下滑。

 

  简而言之,在市场大肆鼓吹石油充足新时代到来之际,生产石油事实上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难。所有人都应为此感到担忧,因为有证据表明,消费者不愿为每桶超过110美元的油价买单,因此,石油行业投资的计划将何去何从,以及从长远来看对石油供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眼下都还是未知数。

 

  本文作者是一位独立能源分析师,美国陆军(US Army)中校丹尼尔·L·戴维斯(Daniel L Davis)与他合作撰写了本文

  文章来源:FT中文网,译者:梁艳裳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石油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