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承压下行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4-01-16  来源:华夏时报   关注度:0]
摘要:   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并未出现止跌迹象,而是不断创出新低。上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下跌至91.70美元桶,并且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此前市场认为,美国国内储备充足,加上美国人汽油消耗减少,正在压低油价。然而,伊朗与六方就实施一...

  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并未出现止跌迹象,而是不断创出新低。上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下跌至91.70美元/桶,并且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此前市场认为,美国国内储备充足,加上美国人汽油消耗减少,正在压低油价。然而,伊朗与六方就实施一项计划达成协议,预计会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的冲击。

 

  1月12日参与伊核问题谈判的伊朗与六方达成一致协议,同意于1月20日开始实施去年达成的一项协定。其实,上周末的伊核谈判达成协议,本身是去年11月24日会谈的延续,市场预计该协定将解除部分对伊朗的制裁,包括暂停对伊石化产品的部分出口限制,此消息令反弹的国际油价回跌。

 

  然而,1月14日,风云突变。美国参议院表示,将会在近期对追加伊朗制裁法案进行投票。1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1402合约价格止跌回升至最高93.20美元/桶。

 

  伊核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

 

  根据2013年11月24日达成的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浓度5%以上的浓缩铀,稀释或转化现有的20%浓度浓缩铀。在后续6个月的时间里,不再增加3.5%浓度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铀浓缩设施及离心机,不再建设被怀疑可能生产武器级别钚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

 

  然而作为交换,国际社会将解除对伊朗大约60亿-70亿美元的制裁,包括暂停对伊朗黄金、贵金属、汽车等部分进口限制,暂停对伊朗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出口限制。市场人士预测,一旦制裁解除,伊朗将向市场释放约100万桶/日的原油供应,预计对油价会造成冲击。

 

  对此,中证期货分析师刘建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伊核局势仍是目前最大不确定因素。美国接受伊朗目前不可能放弃有核这一基础条件,但伊朗也需要接受稀释浓缩铀以避免具备生产核武器能力的美国底线。

 

  他认为,美国划定的6个月过渡期满后,伊朗逐步回归国际原油市场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将大大增加亚太乃至欧洲的原油供应水平。另外,据外媒报道,伊朗正与俄罗斯协商以石油换取商品,计划每日交易石油50万桶,超过目前最大伊朗石油买家中国的进口量,每月交易额可达15亿美元。

 

  如俄罗斯每日购买50万桶伊朗石油,伊朗出口石油规模将增加50%,这也将削弱西方对伊制裁的影响。对此,美国众议院国外事务委员会首席民主党议员Eliot Engel表示,他对俄罗斯与伊朗协商的传闻深感不安,并表示这种不负责任的鲁莽行动令人很怀疑俄罗斯对终止伊朗核武的承诺。

 

  虽然过去18个月里由于欧盟与美国政府对伊制裁使伊朗石油出口量减少一半以上,日出口量降至约100万桶,不过伊朗生产的多数石油均销往亚洲,最大买家中国2013年每日进口42万桶。虽然日本、韩国和印度这些伊朗石油的主要贸易伙伴都迫于美国政府压力大幅减少石油进口量,但中国的减少幅度相对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市场人士却认为,自去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美国在伊朗问题上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让步,这一方面与美国大的战略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奥巴马本身的温和外交军事立场以及疲于与伊朗对峙的心态有关。出于美国立场的转变,亚太国家也尝试在伊朗和美国之间寻求平衡。

 

  2013年四季度,亚太印日韩都加大了自伊朗原油进口,俄罗斯也在上周提出很可能与伊朗达成“以货换油”出口协议,每天50万桶。不过俄是全球最大产油国和第二大出口国,伊朗至俄罗斯无输油管网,里海油轮运输能力薄弱且俄罗斯里海阿斯特拉罕港口缺乏足够储罐和管网。因此,俄罗斯不太可能进口伊朗原油,有较大可能为伊朗原油以俄罗斯名义出口亚太。

 

  中国国际期货(博客,微博)分析师张骏豪认为,伊朗谈判取得进展对原油会造成一定的打压,但是地缘政治在2014年不会趋于平静。目前利比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虽然油田复产,但是港口还没有开放,政府和示威者之间谈判也没有达成共识。地缘政治问题至少在目前看来还不会趋于平静,特别是中东地区依旧存在着诸多动乱的因素。

 

  原油供应将偏宽松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原油产量上涨至相当于每天815万桶,创下1988年以来最高。受原油产量数据以及美国汽油消耗减少的双重影响,国际原油期货基准价格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上周美国WTI原油即月期货价格一度跌至91.70美元。

 

  对此,南华期货分析师袁铭认为,尽管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全球经济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复苏态势相对稳健,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压力仍较大。从近年趋势以及机构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来看,拉动全球需求增长的动能仍会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

 

  “即使欧美经济发展趋稳,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贡献也不大。因此,我们更应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对石油需求的拉动。从石油市场基本面来看,受经济增长的制约,全球需求增长变化不大,近两年以来供应偏宽松的格局仍将在2014年得以延续。”袁铭说。

 

  中证期货分析师刘建也认为,从历史上来看,由于年末为企业清库高峰,加之又临近欧美圣诞与元旦假期的消费小高峰,12月一般为原油消费高峰。然而,进入1月之后,随着炼厂开工的回落以及气温降低带来的汽油消费下降,原油消费会逐步进入淡季。全球原油消费在1-2月会缓慢回落,低点常现于2月末至3月初。

 

  随着气温回升,成品油消费回升和炼厂开工复产,原油消费会重现回升,3月进入中国农用需求旺季,原油消费迎来每年的第一次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美国原油产量的激增主要来自于页岩油的生产。

 

  美国原油库存上升,正是由于水平压裂法等新技术的使用,令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页岩石油。同时,美国自去年起加快对天然气出口的审批,这也引发了业界对放开原油出口的呼声,不过就目前来看,美国钻井数量已达峰值,继续增长空间亦不大,因而影响亦不大。

 

  另外,刘建指出,基于IMF对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2.87%的预期,预计原油需求增长将达150万桶/天,高于2013年的120万桶水平并触及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增长趋缓,中国需求增长在2014年将明显放缓,预期将回落至30万桶/天。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