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中国建材、国药集团……这些并非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中央企业,纳入国资委首批“四项改革”企业名单,为什么是它们?名单中为何没有中石油、中石化?针对公众关切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资委人士及相关专家。
问:试点企业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何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答:此番试点主要选择工作有基础、试点有条件、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企业;同时,也考虑每项试点在改革目标任务上的具体要求,选择没有争议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状况好的企业。从公布名单看,试点企业均为竞争性领域企业,没有垄断性企业。垄断企业涉及垄断利益,无论是搞混合所有制试点还是搞员工持股,在没有破除垄断前,都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垄断性行业企业纳入试点,“应该放在后面一点”。
问:非试点央企能自行推进改革吗?
答:没有纳入试点不代表就不推进改革,“只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守现有政策法规,都可继续推进”。不过,有些改革牵涉到体制、监管与企业关系问题,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问:国资委会放哪些权?
答:此番试点中,一项重大突破即为监管部门将一些关键性权力下放到企业董事会。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将对中国节能、新兴际华、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四家中央企业董事会授权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要探索一套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通过进一步落实董事会职权,减少出资人管理事项,使董事会更好发挥决策中心作用,同时理顺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之间关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整体部署,7月份晚些时候国资委还将在更大的央企范围里下放21项权力,到9月份下放权力项目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问:为什么要搞纪检工作试点?
答: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最重要目的在于守好“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本次改革试点力求通过纪检试点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重点监督,增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央企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国有资产属全民所有,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一方面要简政放权,给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防止一些国企高管利用国有资产搞内部人控制,谋取内部人利益和个人利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问:试点有没有时间表?试点与总体改革方案又是什么关系?试点范围会否扩大?
答:试点目的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试点是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阶段。此番试点不搞政策优惠,没有设定具体时间表。对于企业提出的试点方案,经国资委审议,将“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鼓励各试点企业大胆试、大胆闯,在不逾越法律法规红线,不越过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将“多开绿灯,少踩刹车”。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