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蒸汽轮机、内燃机之后的新一代动力装置,燃气轮机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发达国家更将其列为保证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保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产业,使得燃气轮机近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然而,近日,有消息称,上海漕泾天然气发电厂建成后,仅2009年至2011年间,就已为设备检修、维护花费3.83亿元,已超过其总投资的 13%。由于燃气轮机国产化程度低,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我国电力公司每年都要支付给燃气轮机制造商用于核心部件的运行维护等“天价”费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燃气轮机产业前景美好,但现阶段我国燃气轮机市场已主要被外国强企所占领。尽管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取得了一些收获,但由于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大部分国内电厂的重要产品还主要依赖国外厂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路线收效并不理想。国外燃气轮机企业以专利为武器,高筑专利围墙,使得国内相关企业一直在夹缝中求生。
对此,专家建言,应客观、正确定位现阶段我国燃气轮机的发展水平,“集中力量办大事”,将燃气轮机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产学研机制,形成合力,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有步骤地实施技术攻关。同时,国内企业应重视专利布局,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还需加快专利的市场转化。
国外强企掌控核心技术
燃气轮机又称燃气涡轮发动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球燃气轮机市场几乎已被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所垄断,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重工和阿尔斯通等几家公司占据了燃气轮机的主要市场份额。德、美、日等国企业通过在该领域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掌握着燃气轮机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并进行了相关专利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发布了《燃气轮机行业专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该项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组织、机械发明审查部动力处负责实施。该课题组成员董喜俊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2013年5月17日,全球关于重型燃气轮机的专利申请共计 4.8197万件。燃气轮机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有2家美国公司、4家日本公司、2家法国公司、1家德国公司和1家英国公司,其中,通用电气、美联航空以及三菱重工位列前三。”
而在燃气轮机在华专利申请人排名中,通用电气以1792件专利申请位居首位,远远超过以502件专利申请位居第二的西门子公司。在华专利申请人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国外企业专利申请占据明显优势,国内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前10,分列第七、九和十位,且前10名的申请人中,仅有1家国内企业。
“目前中国的重型燃气轮机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虽然‘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核心技术还没掌握,很多产品设备仍需进口。”董喜俊表示。
国内企业技术市场脱节
由于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程度低,现阶段我国多数已建、在建电站均采用国外设备,使得国内燃气轮机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构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产业显得尤为重要。“燃气轮机应用在整个能源领域,我国必须要发展自己的燃气轮机制造业。”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马思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燃气轮机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由于国外企业对燃气轮机的技术垄断,相关企业需支付高昂费用,这一代价不仅仅由中国的电厂承担,亦将通过电费由使用者负担。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能源相关领域的发展,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燃气轮机技术落后于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企业研发起步较晚,缺乏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国外公司已构建了较为严密的专利网络,我国企业短时间内很难打破国外公司的专利壁垒。”董喜俊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他通过专利检索发现,我国四大燃气轮机厂的专利申请数量不多。由于我国企业与外方合资,中方主要从事组装业务,从事研发活动较少,而国外企业不但坚持不转让技术,甚至连关键的部件也不在中国生产。虽然目前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正逐步增加,但我国燃气轮机产业的整体技术现状仍处于落后于人的尴尬局面。
此外,国内专利申请人还存在技术研发与市场脱节的现象。记者从《报告》中获悉,燃气轮机技术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人主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并不占优。与国外以公司为创新主体的情形相比,国内申请人的燃气轮机专利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之手,专利技术转化、应用的不多。
加强研发打破专利封锁
长期以来,世界发达国家一直把燃气轮机作为战略性产业,投入巨资研制和开发燃气轮机新产品、新技术。面对经济全球化、国外企业垄断燃气轮机市场的状况,我国对燃气轮机产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也非常重视。
据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科学技术部已经将中国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中。为了提高我国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科学技术部在“863”计划中部署开展了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研制等课题。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相关基础研究水平,科学技术部在“十一五”“973” 计划实施了“燃气轮机的高性能热-功转换科学技术问题”和“大型动力装备制造基础研究”两个项目,系统地建设了测量技术先进的机理性实验平台,建成了重型燃气轮机全尺寸转子综合试验系统。
“国家层面确定技术路线,制订整体计划,明确计划目标,为我国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开了好头。而除此之外,行业内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完善产学研机制,建立中试基地实现资金配套,培养专业研发人才,对于行业发展也会起到助推作用。”马思明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董喜俊也从专利布局角度建言,“从法律状态看,中国专利申请中有效申请约占该领域总申请量的1/3,授权专利的稳定性较高,美国申请人虽然在专利申请总量、授权专利总量方面占优,但也存在数量较多的失效专利,国内申请人在提交专利申请时应注意规避美欧企业的专利布局,同时还可着重关注其失效专利。”
“未来燃气轮机作为国内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能够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董喜俊表示,虽然中国在燃气轮机行业的专利申请已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国内申请人主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申请量并不占优,因此,要想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内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全面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打破国外巨头的专利封锁。(知识产权报 记者 朱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