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的热门话题。在达沃斯与会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2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国际油价还会继续下跌,甚至可能跌破每桶20美元,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他建议中国应当重点发展储能技术。
林伯强说:“主要产油国的开采成本大都在每桶30到40美元。如果油价跌破每桶20美元,生产商不可能长期做赔本买卖。”
他认为,油价还会下跌一段时间,但其回升的速度也很快。今年内,油价回升到每桶40美元到50美元不是毫无可能。
林伯强说,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有市场投机因素,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导致的供过于求。他解释说,全球煤炭供需失衡要远大于石油供需失衡,但煤炭价格跌幅远低于石油价格跌幅,这是因为石油市场比较活跃,存在的投机等人为因素比较多。
他说,石油下跌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增长疲弱,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使油价进一步承压。
谈到中国需求对市场的影响,林伯强说,中国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的11%到12%,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增量占全球的40%到60%,市场非常关心中国未来资源需求的变化。
林伯强认为,作为能源产品进口大国,中国是低油价的受益者,“按照现在的进口量,中国一年能省下1.1万亿元人民币,油价下跌总体对中国有利”。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全年原油进口量达到3.355亿吨,创历史新高,较前一年上涨8.8%;进口金额为8332.8亿元,较前一年下降40.5%。
林伯强说,目前油价走低,中国迎来增加储备的良机,却也凸显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不足的短板,“希望油价维持低位的时间能够长一点,使中国有机会和时间把相关设施建立起来”。
他说,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目标为90天,这是基本安全保障。如果今年油价能平均维持每桶30美元,这对中国石油储备是个极大利好。
展望未来,林伯强指出,压低油价的真正因素不是页岩油,而是储能技术的新突破。他说,太阳能是未来能源的重要来源,但太阳能的一大瓶颈是储能技术,为此他呼吁中国重视储能技术发展,以便在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新产业领域取得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