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格控制员工数量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6-06-08  来源:山西晚报   关注度:0]
摘要: 用加减乘除解读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到2020年,全省煤炭退出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十三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加大煤炭企业改革力度;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设立山西省煤炭清洁...

用“加减乘除”解读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到2020年,全省煤炭退出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十三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加大煤炭企业改革力度;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设立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千方百计做好职工分流安置、转岗培训……截至目前,山西省出台《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7个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等一揽子措施,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戮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通俗易懂地布局供给侧改革,以此提挈纲领,本报记者邀请有关专家深度解读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

契机

压力最大,动力也最大

告别“黄金十年”后,“因煤而兴”的山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9.44亿吨,煤炭行业累计亏损94.25亿元。这意味着,每卖一吨煤,山西就亏十块钱。权威人士透露,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已达678.2亿元,是2011年的2.4倍;负债率方面,五大煤炭集团已经达到81.79%。

对于以煤炭作为支柱产业的山西,其影响和压力显而易见。

而且,受制于宏观层面发展态势,煤炭等能源的需求不会在短时期内发生大的逆转。“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势。这个L形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是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权威人士的研判。“业内通行的看法是,目前煤炭行业已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与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我省一位能源领域资深研究人士认为。

多年专注于煤炭产业和市场研究的山西智诚达能源咨询公司总经理马俊华认为,煤炭生意由热变冷的“倒逼”效应,将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山西全省上下戮力同心,发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契机。

减法

“去产能”是当头炮

“产能过剩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李小鹏省长日前指出。

那么,煤炭的产能究竟过剩到什么程度?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7.5亿吨,据中煤协的数据,全国同期煤炭产能达57亿吨。具体到山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小鹏省长透露,目前山西煤炭全行业库存达5076万吨,比2011年底增长3倍多。

不管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山西煤炭产业扭亏脱困、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减法”去产能,显然属于必然选择。而山西则打出严控增量、主动减量和优化存量的“组合拳”,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在严控增量方面,2020年前原则上停止审批或核准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已经审批或核准的在建煤矿项目按照现有批复产能乘以0.84的系数取整作为新的矿井建设规模;从2016年开始,3年内暂停公开出让和协议出让煤炭矿业权,暂停煤炭探矿权转采矿权审批;此外,在主动减量和优化存量方面,主要按照依法淘汰关闭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减量置换退出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置延缓一批的要求,确保煤炭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牛建明介绍,这个指标,大于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的去产能之和。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处高剑峰认为,煤炭生产企业是资源型企业,投入大、周期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因此通过一揽子的减量化生产措施调节供给量,实现供需调谐,让企业恢复赢利,不仅可以避免行业频繁的产能进出,而且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利用,可以适度减轻环境和生态承载压力。

加法

多措并举“补短板”

“做‘加法’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补短板’方面。”梳理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揽子措施后,有专家认为。

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可以说是当前煤炭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相比最大的短板。因此,煤炭的清洁、低碳、高效、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加法”的主要发力方向。

比如,在煤炭绿色低碳消费领域,山西将全力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省燃煤发电机组就地转化原煤2亿吨左右。加快华北、华中、华东输电通道建设,加大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实现从卖煤到卖电的转化,对于山西意义重大。”高剑锋认为,和普通用户的分散消费不同,燃煤电厂对于煤炭的利用属于集中消费,在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治理,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治理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煤可以发电,也可以走精细化工的路子,比如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己内酰胺等。”对于山西此次部署的扩大省内用电需求,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等措施,山西智诚达能源咨询公司总经理马俊华分析认为:“从产业路径看,挖煤卖煤是单行道,而煤-电,煤-化工则是多车道,不仅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调整产品方向,更具发展弹性。”

作为山西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到今年11月1日,全省煤炭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实现对煤炭的产运销的信息监管和煤矿安全监管的大数据功能整合。“这同样是在做‘加法’补短板。”有专家认为,2014年以来我省推行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曾有人担心会出现私挖黑煤泛滥,税收流失等问题,而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一旦建成投运,就是在政府简政放权之后,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又满足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市场情况、行业情况等数据的全面掌握,实现治理转型,可以说是政府对企业“放管服”的典型做法。

乘法

创新驱动,革命兴煤

“创新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另一个层面则是机制体制的变革,培育‘乘数因子’。”相关专家认为,“做好乘法”是山西煤炭谋长远的治本之策。

在本轮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中,聚焦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利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需求,编制产业创新链;全面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项目建设,对接引进煤基低碳领域高端研发机构,打造低碳发展的新高地;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如此大手笔大投入,其着眼点当然是为山西煤炭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山西此次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制机制上“下刀子,动手术”尤为值得点赞和期待。

比如,选择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目前山西煤炭主要以国企为主,市场瞬息万变,决策链条太长则是国企“痼疾”,此次改革导向,是由过去很具体的“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通过极具可操作性的量化规定,提升国企效率,不仅可大大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而且更有利于国有资本的进退,在更高层次和领域发挥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型企业高管工资收入一般不得超过所属企业职工工资的8倍,中型企业不应超过5倍,小型企业不应超过3倍。”在谈到此次理顺工资分配关系,深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等措施时,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山西此次改革体现了企业高管要和一般员工共度时艰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形成攻坚克难的群众心理基础。“设立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的路子走对了!但在项目选择上要优中选优,不能撒胡椒面。”马俊华认为价格暴跌,销量萎缩,现金短缺的煤炭企业维持运行已属不易,那么转型升级发展的资金投入从何而来?因此,政府“这只手”发挥作用就显得尤其必要,此次山西以投入政府引导资金20亿元,按照1:4的比例募集社会资金80亿元,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基金,主要投向围绕煤电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煤层气抽采利用、碳交易及减排、碳捕集及封存方面等,将成为山西革命兴煤,实现煤炭产业“六型”转变的重要推手。“禁止恶性竞价,不允许以邻为壑,是我们建立完善价格自律机制的初衷,因为,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压价竞销、以低价保市场份额、恶性竞争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煤炭市场秩序,损害了煤炭行业的整体利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承义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我省建立健全煤炭价格自律机制尤显必要,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作为全省煤炭行业社会组织,将以自律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律条款,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制止压价竞销,制止哄抬价格,禁止缔结垄断性价格协议,禁止捏造发布虚假价格信息。

除法

稳妥推进,纾解阵痛

“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关专家在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如是阐释道。

山西一些老国有煤企的生产效率如何,或许来自企业的说法最具说服力。山西焦煤集团有关负责人曾透露:该集团的人均产量是750吨,神华集团是1万吨,高产高效的差距太大。显然,在增加产量不可能的背景下,减人就成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艰难选择。

在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揽子措施中,明确提出通过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减人增效等措施,改善煤矿生产组织结构,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煤矿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严格按计划控制员工数量,对超定员的,要逐步予以消化,到2020年底前人均劳效、吨煤工效比2015年提高25%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最大可能缓冲纾解改革对个人的压力和阵痛,政府做了很多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山西明确强调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依法保障、充分保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充分体现了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意图。”相关专家指出,比如前不久中央财政为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山西则表示要全力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山西煤炭产能置换、职工分流安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出台转岗分流、内部退养、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开展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等一系列政策。“需要转岗安置的国有煤炭企业职工不是包袱,恰恰是一笔宝贵财富。”李小鹏省长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革命性、能动性、决定性的因素,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综合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事业心责任心强,通过企业组织、政府扶持、社会关心,完全可以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骨干、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人才要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全社会的人力资源。

开弓没有回头箭,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唯有戮力前行。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做好四则混合运算,才能充分发挥改革的集成效应,山西煤炭产业扭亏脱困,实现“六型转变”方可期待。



[复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