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在经历了“4跌7涨6地板3搁浅”共20轮调价窗口后,国内成品
油价调整昨日再度搁浅。据国家发改委2日消息,由于没有达到国内调价要求,本轮(11月2日24时)
成品油价格不调整。据统计,这是今年第四次因调价幅度低于50元/吨而搁浅。
依据国内成品油“十个工作日一调”的定价机制,2016年内还有四次调价窗口,分别为11月16日和30日,12月14日和28日。对此,能源领域专家预测,短期内国内成品油价会受
欧佩克冻产协议达成与否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不会产生大幅波动。
年初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石油(7.290, 0.01, 0.14%)消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国际原油市场直接影响着国内成品油价。
中宇资讯分析显示,国际原油受市场对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前景的担忧及美元走高等多空因素影响,震荡下行。目前
国际油价在50美元/每桶左右徘徊。
沙特《阿拉伯新闻报》10月30日消息显示,10月29日,欧佩克成员国官员和专家与阿塞拜疆、巴西、哈萨克斯坦、墨西哥、阿曼、俄罗斯等非成员国在维也纳举行会谈,但会后非欧佩克成员国并未就原油冻产的具体步骤做出承诺。在今年9月举行的阿尔及尔会议上,欧佩克就减产达成一致,但并未确定具体减产数额。
欧佩克对国际原油市场影响有限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韩晓平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国际原油市场目前仍然是供过于求的局面,欧佩克成员国家产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在没有大的经济体对石油需求快速增加情况下,全球对原油需求趋于饱和,“供求关系不会有太大变化,即使冻产协议达成,油价也不会有大幅度攀升。”
韩晓平同时指出,美国已经具备强大的页岩油生产能力,一旦国际油价超过50美元/每桶,则美国会投入大量资金打井。为抑制美国打井开采页岩油,使国际油价在50美元/每桶保持平衡,欧佩克成员国以及俄罗斯等能够维持一定利润率,希望联合起来促成冻产协议。“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将会维持在50美元/每桶左右。”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指出,国际油价与欧佩克有一定关系,但欧佩克的影响能力有限。长远来看,随着近几年石油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少,市场低迷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油供应就会短缺,如果没有相应替代品,则会导致油价大幅上涨。
林伯强认为,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较高,若无利可图则打井概率较低。页岩油未来能否成为抑制油价复苏的利器,取决于油价走高到什么程度。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尹强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对于国际原油市场,具有原油输出能力国家的增产能力和减产欲望是主要影响因素,“所有增量都是抑制油价复苏的砝码。”此外,尹强认为,欧佩克即使促成冻产协议的达成,也没有约束力。
欧佩克冻产协议影响短期市场
林伯强指出,短期内欧佩克的冻产协议会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目前市场对冻产协议能否达成仍持怀疑态度,如果像其秘书长巴尔金表示的冻产协议有望在11月30日达成,则国际油价预计达到55至60美元/每桶,如果协议不能如期达成,则国际油价有可能重回40美元/每桶。
此外,林伯强指出,美元升值、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等短期因素,也使得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存在变数。
尹强认为,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生产链上的企业影响更大,而对消费者来说影响有限。“国内原油生产企业需要找到利润平衡点。”他分析说,“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将在40至60美元/每桶价格区间徘徊,而换算成国内成品油价,对于百姓来说,加满一箱油多则增加30元人民币,少则便宜十几元,影响并不是很大。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