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伴随着寒风,一切都变得有些萧索。而此时的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处处展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今年以来,他们一举打破了长达7年之久的亏损局面,实现了收入利润“两增”、成本和管理费用“双降”,特别是在能够直接反应矿井运行质量的利润指标上,前十个月,他们比考核计划增盈达3000多万元。
对这样的成绩,诚然有着近期煤价增长的拉动,但是田陈煤矿的干部职工却更多的把此归功于以市场和问题为导向的调整和变革,这些动作,如中医的疏经通络,虽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在不知不觉中,让矿井体魄更加强健,抗“风寒”能力进一步增强。
系统“瘦身” 强壮筋骨
降本增效,大头在井下。在市场新常态下,像田陈煤矿这样一座采场复杂、采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的老矿井,生产系统的优化,成为影响矿井效益的关键因素。
田陈煤矿立足市场和采场实际,对矿井所有采区进行全面梳理,组织开展了系统、全面、严谨的开采价值分析和论证,采用“关、停、并、转”等措施,大刀阔斧地实施矿井系统瘦身。
“当开采成本大于当前销售收益时,我们对采区进行临时性关闭。对经过论证,确实没有开采价值的采场,我们坚决给予永久性关闭,始终保障矿井效益的最大化。”矿总工程师魏振全说。
按照这一思路,他们根据采区开采先后顺序,科学制订了采区开采、关闭“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南翼164采区和北五-650以下系统实施的瘦身措施,共计收缩采区6.2平方公里,封闭巷道5900米,节约物资设备占用资金300万元。即将关闭的北三左翼采区,预计节约系统运行成本可达3500万元。
与此同时,他们坚持采场设计最优化的原则,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七二及扩大区三维物探和地质钻孔施工工作,准确探明了东翼块段的构造分布及煤层赋存情况,为下一步开采提供了科学数据。并根据探测结果,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新方案较原计划可减少用工32人,减少投入数百万元,一举增加可采资源达60余万吨。
据统计,经过一系列矿井生产系统“瘦身”调整措施,该矿关闭限制采区后,可减少井下相关岗位人员334人,原煤整体发热量提高到5000大卡以上,推动销售单价提高60元/吨左右。
人员“消肿” 疏通经络
人员臃余是国企通病,居高不下的用工成本,也是田陈煤矿效益提升长期以来难以跨越的障碍。内外新的发展形势,让他们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向这个“顽疾”开刀,为队伍“消肿”。
为最大化盘活人力资源,他们采取了以机换人、高薪酬岗位向低薪酬岗位转移分流、依法依规清理“五长”人员等综合措施。
他们大力压缩和分流井下一线人员,采取“以机换人”方式,对井下3个泵房、6个变电所实施了无人值守改造;投入250余万元,建设了地面监测站,井下20余部皮带运输机全部实现了远程操作,一次性减少人员40名;在井下斜巷安装了自动推车机,成功减员12名。
持续规范矿井用工,逐步退回了混岗工(集体工)和劳务输入人员,依法依规解除劳动合同50人,把“两堂一舍”服务外包给恒邦公司,统一使用混岗集体工173 人,既有效解决了用工风险问题,又实现了后勤物业与主业的分离。
为解决用工成本过高问题,他们今年前10个月由高薪酬岗位向低薪酬岗位分流职工143名,大力实施“分兵突围走出去”战略,鼓励自主创业90人,向外分流职工142人。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试行全员“轮休、集休”制,在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据了解,今年1-10月份,田陈煤矿累计节约人工成本达2540万元。
在坚持减人提效的同时,田陈煤矿更加注重提升职工的岗位创效活力。
他们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全面推行了大部室、大工区制改革,组建成立了洗运部、工程技术中心、通防工区,最大化减少管理层级和管服人员编制。对生活社区、幼儿园实行了市场化承包、社会化运作,实现了两家单位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创新实施了“地面单位岗位承包及井上下零星工程包干出售”制度,鼓励地面厂点职工自主挣薪。今年以来,地面10余家辅助区队通过积极参加矿井内部招标,先后承揽了井下四部强力皮带回撤、北五人行下山修复等工作任务。
“我们将全面深化内部市场化管理,注重考核与激励引导,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岗位创新创效价值体系,促进岗位薪酬与效率、效益的有机结合。”矿长曹允钦介绍说,一轮“矿上制订总体方案、专业依照逐次铺开、先机关后基层”的人力资源改革计划,将在矿井全面推开。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