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市场在大重组中提高灵活性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6-12-27  来源: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当前,液化天然气(LNG)市场正遭受三重打击:从供给侧看,预计亚洲未来几年的供应能力将远超需求;从市场表现看,大多数LNG出口国瞄准的溢价市场表现低于预期;从相关产业看,石油和现货天然气价格降到十年内新低,对新上马项目的经济性造成一定威胁...
    当前,液化天然气(LNG)市场正遭受三重打击:从供给侧看,预计亚洲未来几年的供应能力将远超需求;从市场表现看,大多数LNG出口国瞄准的溢价市场表现低于预期;从相关产业看,石油和现货天然气价格降到十年内新低,对新上马项目的经济性造成一定威胁。

    LNG市场“大重组”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除了LNG未来供给与需求平衡发生改变,资本密集型的基础建设、与原油价格相挂钩的价格机制、不灵活的商业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考虑到当前和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现有的买方不愿接受长期合同,转而寻求不同的运作方式和合同形式。LNG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在买方更注重LNG的竞争力和灵活性,与卖方确保融资并获得可观投资回报之间找到平衡。

    随着液化、船运、气化等领域的参与者逐渐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公司联盟聚合在买方,LNG正逐渐走出以往的“舒适区”。供给与需求平衡将在5年内产生较大变化,未来供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出口国正经历生产和出口下降,其中东南亚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疲软态势。另一方面,新兴生产国因为价格受到挤压,不愿启动高成本的新项目,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加上生产经验匮乏,小型项目将成为主流。

    在LNG出现的52年里,已经证明其具有应对多重冲击的修复能力。当今世界上有35个国家进口LNG,LNG年贸易量已从2000年的1.02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2.45亿吨。埃克森美孚公司预计,LNG市场需求到2040年将是现在的3倍,达到7.6亿吨。2014年之前甚至有假设称,亚洲LNG的需求是“无限的”,买家将为LNG付出溢价。

    我们通过对区域需求前景进行叠加,预测到2030年LNG的市场需求大约为3.9亿吨到6.1亿吨,并得出四个结论:亚洲市场的增长潜力最大,但同时存在最大的不确定性;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市场可能成为重要的需求中心;欧洲可能有能力吸收剩余的LNG并平衡市场,但这取决于其他地区的需求情况;最后,尽管市场正在向多个方向发展,但是小型LNG项目的发展仍将处于起步阶段,LNG作为船用燃料的采用率可能将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

    LNG卖方市场的合并与买方市场的合作正在发生,下一步是要努力构建卖方和买方间界限不再如此分明的市场。买方将更多地在上游投资,以确保LNG项目的战略股份,而组合投资卖方将更多地参与天然气市场之中。

    LNG业务正出现一个加速商品化的“转折点”。一旦到来,便无法回归传统的长期合同模式。我们预计,现货及短期交易在LNG交易中所占比重将从2015年的28%上升至2020年的43%。当前的利润压力将进一步促进货物交易中航运能力的优化,而不仅仅是在某一个买家自己的业务范围内。

    为了更灵活地应对不稳定的市场需求,现有的长期合同并不会得到续签,或者仅仅续签一部分。但这在经济上并不会对卖方造成影响,因为与它们连带的资金成本已得到偿还。未来的新计划是否会放弃长期合同,取决于贷款方接受LNG现货交易是否能成为常态、是否有可靠的现货价格基准,以及更低的LNG成本来支持计划的经济性。LNG产业的重大调整将颠覆这一行业50多年来的商业惯例,巩固LNG在国际天然气贸易灵活发展中的重要角色,进而为促进天然气产业的国际化做出重大贡献。

   然而,鉴于目前的价格和市场状况,完全抛弃长期合同来进一步实施LNG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货及短期交易的崛起并不意味着长期(20年)合同的终结,因为贷款机构仍倾向于利用长期合同来作为现金流的保证。如果有合理、透明的现场定价方法可供选择,长期合同也会尽可能地将其涵盖其中。但买家需要有更大的灵活度,比如在合同中同时涵盖长期和短期的LNG合同,并实现现货指数化。此外,投资金额较低的买家和交易者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LNG企业应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以迎接“大重组”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现有项目上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合同结构,同时开发出更具创新性和成本竞争力的新项目。只要LNG是“可负担得起的”,并且相比其他能源彰显出竞争力,新市场就具有无穷潜力。
 


[复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