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世界能源行业
油价暴跌后的动荡与巨变,中国石油巨头们迎来了2017年。
1月15-17日,中国最大的三家石油央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中石油”)、中国
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中石化”)和中国
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
中海油”)分别召开了2017年的工作会议。
时代周报记者从上述会议官方释放的“信号”中获悉,面对新一轮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三大石油能源央企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推进改革成果落实。
在外界看来,多年前高油价时代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如今低油价的“寒冬”仍在持续蔓延,体量庞大、臃肿的“三桶油”试图通过改革不断释放自身活力,持续扭亏为盈,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比如,中石化2017年生产经营工作中,其中一项重点是要突出活力效率,全力抓好改革管理工作。“改革肯定是会持续推进的。”对于新年的改革动向,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根据“三桶油”此次2017年工作会议中的表态来看,改革已成为贯穿始终的大事,这将成为他们新年各自持续推进的目标之一。
事实上,作为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三桶油”,在低油价的环境下,其改革诚意到底有多大,外界专家认为还需持续观望。
“混改目的不是光募集点资金,还是要搞活机制,激发它的活力,使它产生更大的价值。”一家央企内部人士直言不讳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稳中求进总基调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公司深入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和创新战略,及时调整优化生产经营策略,全力以赴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实现生产经营平稳受控运行,整体经营业绩好于预期,财务状况总体稳健。”在中石油2017年生产经营计划会议上,总经理章建华指出。
面对2016年低油价时期的恶劣影响,三大石油央企奋力脱贫,试图打赢这场攻坚战。据章建华介绍,中石油守住了整体不亏损和现金流为正两条底线,超额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业绩考核指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据中石油2017年工作会议披露的快报统计,全年国内外生产油气2.6亿吨当量,加工原油1.92亿吨,销售
成品油1.72亿吨、天然气1390亿立方米,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实现增利288亿元,整体经营业绩好于预期。
而深耕中游炼化和下游销售的中石化,亦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2016年,
国际油价低位震荡,成品油市场竞争白热化,天然气产销矛盾突出,工程服务市场持续低迷。中石化方面并未像中石油一样,披露上述各项生产数据,不过会议称,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去年以来,作为中国石油央企的“双子星”,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迎来了新任的“二把手”总经理,随着这一重要人事岗位的补齐,公司的改革发展进程进入平稳快速通道。
在低油价的环境下,三桶油之一的中海油亦未能幸免,这家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近年来陷入持续的提质增效、降本扭亏的生死存亡之战。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回顾过去的一年,中海油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健在此次2017年工作会议中“报喜”,“2016年公司经营业绩好于预期,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去年上半年以来,中海油旗下的5家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中海石油化学、山东海化、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其中有4家业绩预告变脸。
中海油公司掌门人、董事长杨华曾在2016年的领导干部大会上,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对台下上百名干部说:“低油价的新常态,已让公司面临异常严峻的生产经营压力,这次会议我们探讨的是公司的存亡问题,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综观此次“三桶油”的2017年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这些能源巨头们追求的目标。
“稳,就是要守住底线、巩固向好态势;进,就是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的讲话,颇具“三桶油”践行国资委要求改革的代表性。
王玉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激发活力上取得新突破。
对此,1月18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油价下跌对这些石油企业冲击很大,稳住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基调要稳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符合他们自身的发展特点,又与国家整体的口径是一致的”。
改革成新年力推目标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三桶油”的最高管理层发布了他们2017年各自的发展路线图,作为垄断型央企,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改革方面的动向。
对于2017年生产经营工作,中石化总经理戴厚良简明扼要地归纳出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其中包括全力抓好生产运行优化,优化资源配置,大力调整结构,努力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要全力推进国内油气业务高效勘探、效益开发,着力提升
海外油气资产创效能力,充分发挥炼油板块创效潜力,加快推进化工板块结构调整”。
“这六个方面是经过上上下下,大家共同讨论确定的,都认为非常正确,会集中优势进行突破。”1月20日,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独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解读中石化2017年生产经营工作部署。
戴厚良指出,要梳理优化总部机关职能,组织打好三大改革攻坚战,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推进挖潜增效。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中石油在2017年亦要大力推进改革,即坚持稳准原则,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按照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的规划,改革涉及六个方面: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业务整合重组和混改、加快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有序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矿区业务改革,以及积极推进党建制度和监督机制改革。
“除了已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继续完善体制的同时,推进机制改革。”一家石化央企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外界看来,作为“三桶油”当中体量最小的中海油,船小好调头,改革推进显得更为顺理成章,旗下资产多地上市,海外并购交易频繁。
近年来,中海油的改革红利初步显现。2016年,中海油推动炼化产业重组整合,惠炼二期探索混合所有制,同时推进天然气业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绿色能源发展。
中海油追求的目标是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公司管理层在新年献辞中表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海油将深入推进公司产业价值链,市场化体制机制和软实力建设。
“建设国际一流,改革是活力之本。”中海油表示,要加快天然气、炼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上下游一体化,强化协同发展,重塑成本优势,此外还要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举措落地,让改革切实成为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的强劲发动机。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中海油在2017年工作中,亦有六项重点工作要突出抓好,其中之一便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措施落地,提升持续变革能力。
在“三桶油”中,中海油的市场化程度最高,公司董事长杨华表示:“在组织管控上,要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
混改“诚意”待观望
作为重要的石油炼化央企,近年来,中石化在混改方面的动作颇为突出,其销售板块混改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被誉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代表作”。市场持续关注其销售板块的IPO进程,期待2017年能有所眉目。
对此,吕大鹏回应时代周报记者,“它本来混改已经完成,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股份化改造还是在进行规范化。”
不过,对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IPO进程,吕大鹏则回答得颇为谨慎:“这个IPO有没有,什么时候做,我说不清楚。”
最近,中石化的一则投资动向被外界指与持续推进的混改或有关系。1月16日,据青海省证监局核准批复,中石化作为惟一新增股东,入股民营“九鼎系”控股的九州证券,持有3.7亿股,占比10.98%,成第二大股东。
随着近年来中石化混改的持续推进,内部资产证券化可期,金融需求变得颇为强烈。此前,其金融业务已涉及保险、金融租赁和支付等领域。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中石化入股九州证券,一方面可以将触角伸向证券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未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与金融服务机构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而在上个月,中石化启动了中国石化孙公司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有限公司”)的混改,增资引进投资者。
此次增资拟由中国人寿及国投交通以现金共计228亿元,认购管道有限公司50%的股权。本次增资完成后,管道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将由1亿元增加至2亿元,将不再纳入中国石化的合并财务报表。
去年12月1日,中石化召开改革管理工作会议。王玉普要求,要充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要靠改革。”
另外,吕大鹏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还有一些如果条件比较成熟的,相对独立的,条件具备的也会推进一些混改。”
去年12月21日,中石油官网发布消息,在集团第十五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发布了《集团公司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认为,通过重组改制、合资合作等途径,目前集团公司混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企混改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所属企业在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及经营机制方面还有待优化完善。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中石油并未给出混改指导意见全文,但王宜林在讲话中透露了“分类推进、引入各类资本、完善公司治理”等一系列的主要改革举措。
事实上,引入各类资本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也是混改实施的基本要素。2014年5月,中石油就将旗下东部管道公司资产100%的股权转让,引进社会资本。2014年11月,中石油又敲定2家局级油田单位作为试点,各拿出35%的股份引入民营资本。
在外界看来,混改需各方配合,包括具体业务板块的实施方案、资金进入比例以及混改后的收益分配等问题,央企在混改时还需拿出更多诚意。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