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布式
光伏标准化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市场一片混乱,但是一旦商业模式固化,更多企业进入分布式市场,小机型逆变器价格会迅速下滑,这也意味着光伏逆变器市场第四次洗牌即将开始。”
一位在逆变器企业摸爬滚打了近10年的光伏老兵——上能电气产品部总经理王跃林对当前逆变器市场做了如此预判。
预计洗牌何时开始?王跃林称,大概会在未来一两年内。而提及逆变器市场的第四次洗牌,便不得不从第一次开始说起。
第一次洗牌:国内企业“蜂拥而入”,国外部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2009年前后,受益于国内金太阳示范工程和特许权项目的推动,我国光伏应用逐步进入到了较大规模的市场应用阶段,而此时光伏逆变器除科诺伟业、冠亚、阳光电源等少数几家国内企业有生产外,基本依赖进口。一时之间,国内光伏市场上涌入了艾默生、SMA、卡拉罗、AE、赛康、西门子、施耐德、
ABB、POWER-ONE等大量的国外品牌。
与此同时,200%-300%的逆变器利润刺激了国内电力电子制造企业,许多做变频器、UPS、通讯电源、电力电源等电力电子产品的厂家也纷纷开始开发光伏逆变器子业务或直接转型做光伏逆变器。“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些企业转做逆变器是很容易的。因此,国内逆变器厂家数量迅速攀升”,王跃林如是说。据统计,2011~2012年国内逆变器厂家的数量就多达140家以上。
当国内逆变器产能逐步释放后,市场开始供过于求,逆变器价格也随之迅速下滑。据介绍,经过一轮“激战”后,光伏逆变器的价格由原来的2元/瓦降至了0.7~0.8元/瓦,不少国内企业因受制于价格战的拖累纷纷破产或倒闭,而国外部分品牌也因利润锐减或自身问题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包括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艾默生光伏业务最终也被上能电气收购。
“像卡拉罗、赛康这样的品牌现在市场上很少听到了。”王跃林告诉记者。
第二次洗牌:国内企业价格战,大机寡头胜出
2012~2013年之间,当国外的大部分企业陆陆续续被国内企业竞争出局之后,国内企业之间的“厮杀”也随之而来。不变的是,此次的洗牌仍旧是以价格战为主。
由于当时的光伏市场仍以地面电站为主,即所谓的大机市场,因此在大机制造方面拥有技术和制造实力的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企业引领了此次行业洗牌。
王跃林介绍,“经过本轮洗牌,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两家大机企业逐步占有了50%的地面电站市场份额。以2013年为例,上能电气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5%,阳光电源达到了35%,并且上能电气因其可靠的产品品质,在‘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中的市场份额始终位居第一。”
在此期间,因国内分布式市场局面尚未打开,古瑞瓦特、固德威、三晶电气等小机企业主要以国外市场为重。譬如,三晶电气在比利时和巴西家庭光伏市场上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市场份额。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