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学工业稳步进入 “由大变强”关键期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7-10-20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注度:0]
摘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五年来,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油气储产量稳步增长,石...

    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五年来,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油气储产量稳步增长,石化产业规模保持世界前列,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绿色清洁发展取得新进步,国际合作步伐加快……为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化学工业总量位居全球第一。我国迈进到由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期。

    勘探开发呈现新格局

   来自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全国石油储产量基本保持稳定,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速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迈入产业化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格局正在形成。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日前公开指出,2012-2016年,我国油气资源勘探投资3442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增加12.6%。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降,2016年全国油气资源勘探投资较2012年的历史最高峰下降30%,2017年开始止跌回升。

   五年来,我国石油储量基本稳定,其中中西部和海域盆地连续多年处于石油储量增长高峰期,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战略接替,带动全国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7亿吨,年均探明超过11亿吨,同时勘探发现和落实了10个亿吨级油田,石油年均产量保持在约2亿吨;天然气储产量亦快速增长,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近4万亿立方米,年均探明超过7800亿立方米,并取得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勘探发现和落实了四川、塔里木盆地和南海、东海海域等13个千亿方气田,初步形成了苏里格、塔北、安岳等万亿立方米世界级规模大气区,天然气年均产量近1200亿立方米。
 

    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同步加速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迈入产业化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中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成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2016年,我国页岩气产量达到近77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预计2017年底将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米。五年来,我国共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近2700亿立方米,形成了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千亿方储量规模区,地面开发的煤层气产量从2012年的2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6年的45亿立方米。

    此外,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受此推动,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越来越注重资源的经济可采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2个油气探矿权退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586平方千米;从2016年起,全国整装勘查区退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面积32405平方千米。

    石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保持世界前列。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乙烯、丙烯当量自给率分别提升至超过50%和70%,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超过60%。

   截至2016年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近3万家,资产总计12.54万亿元,占全国规模工业总资产的11.7%。

    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编制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十二五”期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投资、利税、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12.5%、14.0%、3.8%、2.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主营业务收入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11.39%下降到2015年的7.20%。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天然气的占比分别从2010年的17.4%、4.0%提高到2015年的18.0%、5.9%。而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增速加快,在整个化工行业中的占比从“十二五”初的45.4%提高到49.3%,发展增速普遍高于化学工业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

    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是近年来石化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中国石化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已建成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并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国家和省级石油和化工园区达到约300个,并建成32家新型化工园区工业化示范基地。
 

    十八大之后,特别是2014年中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市场需求萎靡不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增强,清洁生产和智能控制、油品质量升级技术、炼油和乙烯装置改造等技术不断发展,并取得显著进步。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国产化率超过95%、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超过80%。此外,由三聚环保和北京华石联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超级悬浮床工业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悬浮床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重油加工技术由此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趋严,全行业绿色清洁发展提速,涌现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化工园区和生产企业,全行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下降。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1%,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与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目标全部完成。

    国际合作稳步推进

    十八大以来,以“三桶油”为首的国内石油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仪,加快海外油气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开发,引导外资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保障了国内能源安全。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累计吸引外资达6705亿元。

    在此期间,伴随“一带一路”倡仪的稳步实施与中国原油进口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油气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油气合作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海外油气产量稳步提高,全产业链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显示,2012年中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首次突破9000万吨,累计并购交易金额3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虽然在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全球油气并购市场走势低迷的大背景下,以“三桶油”为首的国内石油企业在2015年和2016年参与完成的大规模境外油气资源并购活动均较少,但2016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仍然突破了1.5亿吨。

    根据上述报告,五年来,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欧洲、拉美、北非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等达成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特别是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以来,中俄油气合作全面展开。此外,除油气供销合作外,中国在页岩气方面的国际合作也有所起色。

    与此同时,国内油服公司亦借助三大石油集团走出国门,开始尝试开发海外市场,并逐步凭借自身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服务意识获得海外客户的信任。

    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除积极引进壳牌、BP、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国际石油石化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外,国内相关企业也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跨国并购,如中国化工收购马克西姆-阿甘公司、倍耐力公司等取得较好成效,提高了行业全产链竞争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国有石油企业外,近年来民营石油企业也开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东风频频试水“出海”,并已在国际石油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如今年9月,中国华信集团以约91亿美元的合同金额收购了嘉能可财团和卡塔尔投资局联合体所持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由此成为俄油第三大股东,并获得每年4200万吨和总量为26.7亿吨油气储量的石油权益,由此跻身世界性大石油公司之列。

     再如2016年12月,山东恒源石化以6630万美元成功并购壳牌马来西亚炼油公司51%的股份,每年将为马来西亚提供40%的油品供应,该企业同时发起对剩余49%股权的要约收购,预计最终将以1.3亿美元(折合8.29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并购壳牌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是我国地炼企业完成的第一起海外并购案。
 
 



[复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