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3月6日,我们就推进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
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
杨华说,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中国海油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海洋石油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中国海油就是改革开放的“海上特区”和“工业特行”,可以说,中国海油近4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硕果和缩影。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海油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杨华告诉记者,五年来,中国海油瞄准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战略目标,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产业调整与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强;面对低
油价挑战,连续四年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重塑低成本优势,把企业做优;大力增储上产,积极开拓市场,积累丰厚家底,把企业做大。
一组数据,是对中国海油五年发展成就的直观诠释:中国海油综合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国内外油气年产量超过1亿吨。五年来,国内累计生产原油2.1亿吨、天然气617亿立方米。累计引进
LNG(液化天然气)超过1亿吨,中国海油成为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LNG贸易商。
得益于中国海油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建成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在海洋
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大型装备建造等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杨华称,中国海油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严格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方针,以问题为导向,抓难点、补短板,聚焦专项改革,出台重大举措,通过实施炼化产业重组、天然气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
以炼化板块改革重组为例,2015年底,中国海油对炼化和销售板块进行整合,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公司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重组后的炼化产业在原油资源量、原油加工量和产品销售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释放改革红利超50亿元。惠州石化二期百万吨级乙烯项目,通过与外方合资,直接引进外资50多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300多亿元,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该项目已被国家列入“中央企业在重大项目中引进社会资本示范项目”。
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试点企业获得新动能新机制,总部及所属22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规模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此背景下,中国海油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和描述: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要在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实现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目标。第一个阶段(2020年至2035年):用15年的时间,进入全球石油公司第一阵营。
第二个阶段(2035年至2050年):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杨华告诉记者,面对未来,要以改革和转型为主线来谋划公司发展,坚持以转型引领改革、以改革推动转型,实现中国海油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着力推进提质增效,打造具有成本和规模竞争优势的上游
勘探开发业务板块。杨华表示,石油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主力能源,打造具有成本和规模竞争优势的油气板块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同时,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低碳产业体系。杨华说,要积极顺应全球能源行业低碳发展的大趋势,深入研究制订低碳产业发展路线图,认真抓好绿色低碳战略的实施。
此外,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杨华认为,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新趋势,公司要始终怀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始终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最后,他表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革理顺产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管控模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体制机制保障。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