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观察:国际油价及石油需求影响因素(一)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09-04  来源:新浪网  关注度:0]
摘要:编辑导读: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急剧攀升,过高的油价不仅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进入2008年以后,从新兴市场国家到发达国家,在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批发价格涨幅迭创新高。探寻影响国际油...

编辑导读: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急剧攀升,过高的油价不仅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进入2008年以后,从新兴市场国家到发达国家,在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批发价格涨幅迭创新高。探寻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并给予定量研究,从而把握油价的基本走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定性分析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中国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及在中国能源转型中的政策调整及行业机遇。

  1.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1.1石油需求

  自2001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摆脱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2002年开始全球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2003年则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美国在该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速度高达7.4%,中国虽然遭受了“非典”的冲击,但全年经济增长率也达到10%。强劲的经济增长诱发了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原油的供求情况一直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在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石油价格的迅速上涨。

  从绝对数看,中国的能源需求占全球的比重并不高,2003-2007年间,约为全球需求的7.8%,远远低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但是从同期石油新增需求看,与经济增长一样,中美两国在全球石油新增需求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分别占新增需求的32%和13%。在这轮经济增长中,日本的石油需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新增石油消费来看,美国、中国和印度占了2003年以来新增石油消费的50%以上。

  从图上看,2007年底,中国的储采比已经下降到11左右,作为近年来崛起的产油国俄罗斯,其储采比也不到22,而OPEC储采比接近73,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另外,从石油开采成本来说,OPEC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因此,在决定油价的供给因素中,OPEC产量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欧佩克成员国拥有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75.5%,欧佩克产量占全球的43%,新增供应量约占全球的70%。正是这样一种石油供应格局决定了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该组织对油价的影响从如下主要事件中可见一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欧佩克限产、禁运下,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达到每桶40美元的水平,从而导致了1973年和1978年两次石油危机。 1986年,欧佩克成员国产量较上年大幅增加了16%,当年6月价格跌到10美之下,类似事件又在1998年重演(增产4%)。可以作为产量变动幅度大小参考依据的是,1965-2007年,OPEC平均每年产量增长2.4%。

  1999年3月,欧佩克成员国签署协议,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共同减产200.4万桶/天,此项举动引发了该年油价的上扬,第二年元月原油价格到了每桶30美元的水平。2000年3月,欧佩克确定油价目标为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带”,之后连续四次提高产量以促使油价下调。由于美国当时经济繁荣、石油需求旺盛再加上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增产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当年年底产生了作用,价格落到“价格带”,同时又引发了2001年价格的下滑。 2001年欧佩克通过三次减产阻止油价的下滑,2002年元月通过减产将价格拉回到9.11事件之前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