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一波又一波创纪录的石油价格,让多数国家饱受其苦。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目光转向了北极。北极石油已成为各国争夺的“大蛋糕”。尤其是地理位置处于北极“油仓”周边的国家,通过对北极石油的开发,重新划定世界原油的供需格局,正在从冲动上升为行动。
加拿大宣示北极主权“第一步”
没有任何国家会忽视北极的巨大资源,特别是900亿桶未探明石油储量。
一向以低调和“柔弱”姿态示人的加拿大也不断以行动捍卫其北极地区主权,其中实质性的重要一步就是即将在北极使用的CANDISS。
CANDISS全名加拿大北极昼夜成像监测系统(Canadian Arctic Night and Day Imaging Surveillance System),是该国最新研制的新一代高科技探测器。据加拿大官方媒体报道,即将在本月投入实战运行的CANDISS主要功用是实时监控北冰洋北部水域动态,以及观察进入西北水道的船只动向。
北极周边国家虽然此前都不断宣称对北极部分地区拥有主权,但直到今天它们大都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和采取相关举措,大多停留在表面文章。而加拿大在北极部署CANDISS无疑是其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据了解,CANDISS的系统技术非常先进,配备了激光、热量影像仪、广角远摄望远镜等尖端设备,且拥有先进的雷达系统,足以令其在北极地区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
加新社上周报道称加拿大科学家将动身前往边远的北极各岛屿进行科研考察,并执行宣示自己主权的任务,这将是加国联邦政府推行其西北通道战略部署若干重大计划的起点。
加拿大国防研究与发展署的一位负责人拉克?福兰德对部署CANDISS的评价是:这只是迈出了重要的一小步。
一位加拿大政治评论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加拿大举措明显是针对其他北极周边国家的一些“小动作”而作出的回应。去年8月俄罗斯科学考察队在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俄罗斯国旗,成为一个轰动性的事件。除此以外俄罗斯、美国、丹麦都纷纷派出科考队,希望证明北冰洋的辽阔水域就是它们的经济专署区。此情此景怎不令加拿大心急如焚?
但该人士也表示,科考先行、军事殿后,先文后武一向是北极各国宣示其主权的惯常套路。那么随着各国间摩擦的日益频繁,北极地区主权矛盾会否显形化,值得各界拭目以待。而CANDISS投入实战后会出现哪些新局面,则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加拿大历来以北方强国自居,其北极地区领土面积据称约为34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约40%。
北极的主权之争对北冰洋沿岸各国来说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做一些动作或表明一下姿态就可以轻松实现的。国家的综合实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以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无不影响到这场冰天雪地中的大国博弈的最后战果。谁先推出实际性的有效举措,谁就在博弈中占得先机。
从去年以来,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了一系列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计划,包括建造破冰船、北部军事基地和冬季战斗训练中心,当然还有海陆空三军立体军事演习计划。上次联邦大选后哈珀与美国大使威尔金斯在北极领土上舌战不断,致使美加翻脸。但观察家指出,加拿大强化北极地区主权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引致其与周边国家如美国,甚至欧盟和日本的领土争议矛盾,西方诸国都随时有可能跳出来表达不同意见。
俄立法开采北极石油
继率先在北冰洋海底插旗宣布主权之后,俄罗斯又成为北极石油开发的先锋。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颁布了尽快开发北极的法令。法令授权俄联邦政府可以跳过竞拍程序,指定企业开采大陆架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梅德韦杰夫表示:“大陆架是我们的国家资产,政府将采取挑选公司来开发北极地区石油资源这一异乎寻常的步骤,而不是进行拍卖或招标。这项法令意在保证国家财富得到合理利用。”这一法令的颁布,意味着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能源开采已经提上日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有可能垄断俄大陆架的石油开采。
按照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初步评估,俄罗斯共有42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有争议地区120万平方公里,大陆架资源的油气当量大约为1000亿吨,其中75%为天然气。这些资源的70%位于俄罗斯北极地区西部的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如果开采顺利,这一地区的开采能力将达到每年8000至9000万吨标准燃料。为了促使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积极投入大陆架的开发,俄罗斯财政部为其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相关公司将得到10至15年的免税期,期限取决于这些公司持有何种开发许可证。
开采需要天价成本
虽然有政府支持,但是北极石油开采先期所需投入的“天价”成本,还是让外界怀疑仅仅依靠俄气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自身的能力能否完成此项重任。
俄罗斯石油公司预测,为开发俄罗斯大陆架,不算争议地区,在2050年之前需要投资61.6万亿卢布(约合2.5万亿美元),如果开发争议地区,则还需要追加10至12万亿卢布资金。按照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制定的2020年前矿物原料再生产长期纲要中指出,北冰洋、远东海域和里海的石油天然气田地质勘探的总投资为7902亿卢布,其中财政拨款仅为6.8%。此前,俄罗斯大陆架的石油气项目的地质勘探工作主要依靠外国公司的投资,而刚刚通过的俄罗斯战略领域外国投资法中关于只有俄罗斯公司可以参与俄罗斯大陆架开发工作的规定,则使这条主要融资渠道被关闭。俄罗斯三方对话投资公司的分析师瓦列里·涅斯捷罗夫认为,对于开发大陆架所需的“庞大投资”,最后还是可能由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气的外国合作伙伴来支持,如果没有这些外国投资公司支持,不可能实施大陆架开发项目。而Financial Bridge公司分析师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夫则表示,虽然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很难独自为开发大陆架进行投资,但是最后将很有可能是国家出面进行直接投资。他认为:“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名为‘大陆架’的国家优先项目。”
多国在北极博弈
俄罗斯对北极的开发刺激了北极周边的国家,7月17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海军上将Thad Allen表示,俄罗斯正在赢得争夺北极资源的战役,美国政府应该拨款建造新的破冰船。他警告说:“由于美国在北极的战略利益正在扩大,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我们所拥有的极地破冰船数量已经受到威胁。”美国对开采北极地区石油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77年,当时美国国会向内政部咨询开采北极地区石油的可行性,但因环境保护问题最终此议案被搁置。在随后的30年时间中,此议案仍在不断被提交讨论。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输出国的挪威,去年年底即制定了为期两年的北极钻井勘探计划,以确定挪威未来可能拥有的北极油气储量。
北极地区占世界原油储量25%和天然气储量45%的庞大资源让有关国家眼红。但北极地区异乎寻常的复杂环境,也为单一国家凭自己的财力、物力与技术进行开发设置了障碍。
前不久由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召开的北极周边5国部长级会议上,各国也都同意通过1982年达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来解决北极领土纷争问题,并根据互相信任和透明的原则,加强包括科研在内的北冰洋地区的合作。根据该《公约》,上述5国所拥有的只是其领海范围内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能源开采权。而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外的海洋属于“国际海底区域”,《公约》中明确指出,“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不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都享有对“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利。因此,中国也应该及早建立起专职机构对中国北极权益问题进行研究与维护,以便在未来的角逐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为和平开发北极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
北极石油究竟属于谁?
1909年4月23日,罗伯特·培利在日记中得意洋洋地记载了他备受争议的经历。他声称自己是第一位抵达北极的西方探险家,经过了二十载奋斗与拼搏,迷惘与艰辛,煎熬和磨难,他的毕生事业已经满载而归。
他写道,我已然赢得了最后一座伟大的地理学奖杯……为了我所效忠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荣誉,也为了我自己和家人的荣誉。
由俄罗斯、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所引发的一阵疾风骤雨已经凸显了开发北极问题上的两种趋势。其中之一是北极正经历始料未及的快速变化,部分表现为冰盖以超乎人们预料的速度在融化;而另一个则表现为大量危险的政治、法律和技术分歧尚存,威胁到地球上这块最脆弱却维持生命的地区的未来秩序。
这场竞赛表明,是资源而不是智慧主宰了当今世界,俄罗斯隶属国防部战略技术分析中心的军事专家安德烈·约宁如是说,虽然在20甚至40年内仍然看不到回报,但是争夺已经开始。
当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北极探险家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大张旗鼓地在北极冰下四千米的海床插下俄罗斯国旗,瞬间俄罗斯对北极主权的声张又重新出现在地图上。此举被当时俄罗斯前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称许为一项十分有趣、可靠而重要的举动。奇林加罗夫先生自己则宣称:北极是我们的领土,我们必须表明自己的存在。
对此次出其不意的公然行动,加拿大立刻回以颜色。总理斯蒂芬·哈珀宣布将在巴芬岛北端的纳尼斯维克矿场建造一个深水港,预计于2012年投入使用。此项计划估计耗资一亿加元(合4760万英镑、9400万美元、7000万欧元),它是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在此区域的第二大军事投入,另一笔则是在努那福特的雷索卢特湾建立军事训练中心。
哈珀总理称这些项目向世界证明了加拿大在北极拥有实质、长期且不断巩固的存在性。他说:加拿大新一届政府在北极主权问题上的首要原则是'要么开发,要么放弃。
丹麦也涉足北极圈。虽然哥本哈根回避了花言巧语,其仍宣称计划在2004到2010年间花费2000万丹麦克朗用于搜集证据,在国际上声张合法的北极领土。
这些争锋相对的言论凸显出北极边界问题的错综复杂。北冰洋外围五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挪威、丹麦和加拿大对部分边界存在争议。这些国家先前都无意解决这片不可逾越大洋上的争端,但现在全球变暖把过去难以染指的财富送到了他们眼前。
石油是让这些国家突然显得如此鲁莽的原因之一。伍德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包括已投产的阿拉斯加普鲁度湾油田,该地区拥有相当于2330亿桶石油的储量,此计算方法折算了原油和天然气。伍德麦肯锡估计另有1660亿桶储量为被探明。
虽然这些石油在短期内的意义不应被夸大,但它们仍然闯进了人们的梦想。俄罗斯和加拿大在靠近自身国土的北极地区已探明可观的碳氢化合物储量,而且都位于可以靠现有技术廉价开采的区域。加拿大更是在太平洋沿岸坐享额外的选择,石油业巨头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里近海石油开采的禁令被废止。
如果说争夺石油是长期斗争的话,那么有潜在利益可图的海运权可能是一幅更直接的商业和战略蓝图。冰面不断融化,会出现更多的水域服务于航行和军事用途。
正是这些冲突极可能引发诸多国际紧张局势,并严重阻碍北极开发。法学家们预计,今后的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在各个委员会、法庭和仲裁听证会上会发生为争夺该地区领土权利的唇枪舌剑。直到那以后,北极地区的政治地形才能足够清晰到满足各国需求,企业才能寻求安全的投资预期。
在这场事关北极的公关战役中,俄罗斯已经先行一步。2001年,该委员会收到了来自俄罗斯的第一份申请,并要求莫斯科收集更完整的数据之后再回来继续申领程序。挪威也在去年递交了申请,而加拿大和丹麦则分别须在2013和2014年以前递交。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再一次作为公平的力量,用以阻止这些争议升级为北极圈内的混战。该公约认可包括仲裁和联合国国际法院在内的多种法律途径,相关国家在那里可以解决申领问题的分歧。这些机构仍在不断进步,它们受理世界范围内各类相关讼案,从西非几内亚的产油海湾,到加勒比海巴巴多斯与特米尼达和多巴哥周围丰饶的渔场。
即使这些争议都已解决,更深层的北极圈法律问题仍有待探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权威性亦可能引发争议,这个设在牙买加的机构负责管理未被任何国家申领的土地。法学家和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周边国家完成了海床的申领,该组织对北极中心剩余的甜甜圈洞状海域具有管辖权,从而使该管理局成为深海资源的看守者。
即使面临这些诱惑,未来几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国际法律界将在北极问题上摇摆不定。其他较小的北极周边国家或许已经察觉到他们在自由混战中的弱势,开始寻求调解而非对抗。挪威外交部副部长利芙·莫尼卡·斯塔豪特称:在北极问题上需要各国合作,而不是对立。这关系到一个超乎国内需求和国家利益以外的问题。
一些法律专家指出,俄罗斯和美国的介入将会引发冷战式的僵局。如果这片区域不再受法律约束,那么这两个国家及其他北冰洋国家将蒙受巨大的政治和商业损失。幸而这一地区的国家已经通过北极理事会等论坛进行私人和政府间对话,同时各国科学家也定期会晤,在论文中发表相关的关键数据。其礼律师事务所的赫耳墨斯·吗兰戈斯律师认为,各国可能让出其有争议边界的权利,以换取大陆架申领问题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