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多年却几无收获
2003年6月11日,时任中石化副总裁王志刚来湘调研,要求抓紧做好湘中天然气、洞庭湖石油的勘探开发工作。事隔四年后,沅江市政府向上级呈送报告,强烈要求重启洞庭湖油气勘探和开发。
2008年,沅江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浙江油田分公司达成共识,浙江油田分公司向中国石油集团申报深层勘探,并投资3000多万元重启沅江凹陷区石油勘探。2009年5月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办事处在益阳沅江市成立。
正是在这几年间,“沅探1号”、“沅探2号”等三口钻井开始扎入洞庭湖平静的水面。
上世纪70年代,在最初两口钻井“澧1井”、“湘深1井”投入洞庭湖勘探无功而返后,1970年的“常1号”第一次发现了油气显示,这是一个足以让人兴奋的讯号,但受当时勘探技术的限制,“常1号”没有再给湖湘大地带来更为饱满的期待。
直到1972年,洞庭湖石油开采的主战场转至沅江。据了解,“湘深11井”是目前洞庭湖油田出油最多的钻井,一共出油22方,虽然相比其他钻井来说“出了油”,但每天出油也不过0.66方左右。
正是这口井出了油,于是从2006年开始,中石油浙江分公司先后三次在洞庭湖水域大面积打井,在洞庭湖水域打下的大小钻井累计已达100余口。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办事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坦陈,40多年来,洞庭湖石油勘探可谓几起几落,但每次勘探“几乎没有什么收获”。
“有多少油谁也说不准”
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办事处工作人员说,现在对洞庭湖的勘探还不够全面,具体储量也不得而知。“洞庭湖下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勘探难度较大,有多少油谁也说不准。”
另一方面,中石油油气地质评价表明,洞庭湖盆地构造单元中的沅江凹陷,地处洞庭湖盆地的陆相沉积沉降中心位置,是油气开发可能性最大的地区。去年开钻的“志成1号”勘探点正是在沅江凹陷区,但历时一个月的钻探却没有证明理论上的推断。对此,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办事处工作人员颇为无奈:“理论上是可以打出油的,但实际上就是没见出油。”
“他们走之前都和我们说,以后还会再回来的。”张文中说,这一带的土地非常肥沃,很适合种植水稻。“即使没成油田,我们这些靠种田为生的农民大不了还是照样种田,也没什么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