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海运动”全球升温
俄罗斯潜入北极海底“插旗”,美国破冰船驶往北极进行海底测绘,挪威学者抵达海克尔海岭“寻找微生物”,英国向联合国提出动议,要求获得南极海底海床所有权……近几年,各国围绕海洋所有权的争夺战可谓硝烟弥漫。
日本算得上是亚洲“圈海运动”的先行者和狂热者。在日本,即便是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岩礁,也可以在本国或本地区的地图上找到它的名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在陆地边界外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前提是必须在地质上证明所申领区域是本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由此,不难理解日本政府的“岛屿情结”——巴掌大的小岩礁,也可以为本国带来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美国在传统上是重视海权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拥有海外属地最多的国家。2006年,美国进一步加大“圈海运动”力度,将夏威夷以西、中途岛以东大片范围单方面划成本国海洋生物保护区。
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3年前俄罗斯“插旗”事件发生后,激化了相关国家在北极问题上的矛盾。没多久,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纷纷“出招”,为本国在北极的所有权寻找证据。
“圈海运动”之所以在全球升温,与海洋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统计显示,仅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就占世界未开发油气储量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