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抢滩新能源
2月,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与首科集团共同投资5000万元,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规划,2009年至2012年北京将实现5000辆新能源车的应用规模,首科新能源将承担保障未来能源供应。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表示,除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外,该公司发展新能源还有其它途径,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工以及煤化工等。
几乎与中石化同步,中石油集团也在2月提出了首个新能源发展规划,并把生物质能和煤层气列为发展重点。该集团在3月底又提出了具体目标:2010年新能源生产能力将达到125万吨/年(油当量),在2015年,将达到600万吨/年(油当量)。
自此,两大石油公司正式全面“拥抱”新能源。
点评 “坐在油桶上玩新能源”不是一件新鲜事儿,早在2006年,中海油便成立了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主攻煤基清洁能源、风能和动力电池,走在了两位“老大哥”的前面。而随着中石油、中石化的加入,新能源战场俨然多了两位重量级选手。
传统石油企业抢滩新能源,很大程度上源自石油储量减少的压力。假如石油永世开发不竭,估计没有石油企业会花那么大的心思“另起炉灶”。正是在石油开采越来越难的威胁之下,石油企业布下新能源这招棋,以图未来成长空间。
事实上,石油企业发展新能源业务的确具备众多的发展优势。比如说一般中小型新能源公司难以比拟的政府关系资源、对看好的项目能够投巨资进行开发或直接并购的“不差钱”实力以及庞大的下游市场网络等等。这些因素都将使得石油企业在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上,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制高点。
不过,尽管占据众多的优势,石油企业面对那么多的新能源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毕竟目前新能源行业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盲目跟风将会得不偿失,像壳牌就曾经为它“花里胡哨”的新能源产业赔钱买了一回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