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要深化油气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理、管网运营、生产加工、产品定价体制改革和国有油气企业改革。但在众多业界资深人士看来,此次油气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引入更充分、广泛的竞争,民企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混改浪潮叠加监管趋严,有望带来油气产业链新的变革。
3年,数次修订,“油气改革”终于尘埃落定。日前,新华社发布通稿,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首个油气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意见》明确了此次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中国油气改革自此揭开序幕。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改革以来,油气改革便被提上日程。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一直被“三桶油”垄断。据中国电力报此前报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331亿元,同比下降31.9%。同期该领域民间投资仅为240亿元,刚刚达到全部投资的10%。
也因此,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是通稿传达的油气领域体制改革的鲜明信息。其中,《意见》列出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具体来看,《意见》明确,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
油气管网的改革是另一大市场关注点。《意见》提出,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可以预见的是,管网独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挥市场化优势,进口更多具有价格优势的天然气。
但投资主体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准入门槛的降低。反之,《意见》强调,
油气勘探开采领域要建立区块退出机制,加强安全、环保等资质管理,一切勘探开采行为要建立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天然气方面,加快下游市场开发培育力度,促进天然气配售环节公平竞争。同时,天然气点供的新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把燃气公司的特许经营权打开了口子,提升了分销商的竞争性。
一场油气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呼之欲出。油气改革方案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结合油气改革方案出台的大政策背景,不仅对上中下游分别进行了横向整合,还试图让整个产业链纵向整合。诚如油气改革将完成油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市场化再造,上游油服受益于民资准入,中游管网建造企业受益于管网独立预期,下游销售板块混改预期强,也正因此,混改的内容有望超市场预期。
而彼此呼应的油气产业链有序向市场开放之后,预计到改革成熟期,至少将有上万亿元社会资本被拉动。尽管目前相关的配套文件正在制定中,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改革不太可能大幅改变国有石油企业的竞争格局,至少未来两到三年如此,国有企业将继续主导勘查开采,原油进口管理趋紧,油气管网改革任重道远。但不否否认的是,改革已经开始,好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