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柴油荒”重复出现,必须真正理顺成品油价格体系
我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石油供应方面,却忽视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关于保障当前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的通知》,要求石油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投产,保持高负荷运行,并在近期严格控制成品油出口,除供港澳地区外,原则上暂停安排柴油出口,同时增加化工轻油等进口。
“暂停柴油出口,表明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油荒’。”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此举是借鉴了去年“油荒”经验,防止出现“电荒”导致的柴油供给紧张局面。
暂停柴油出口,旨在预防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油荒”
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区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的拉闸限电行为,导致企业采用柴油发电,国内柴油需求大增。在库存偏低的情况下,进入今年4月份,一些地方柴油供应偏紧。
“其实目前还谈不上‘油荒’,面对今年提前到来的日益紧张的电力供应形势,暂停柴油出口应该算未雨绸缪。”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认为。根据以往经验,电荒、油荒紧密相关,而且电荒会加剧油荒的出现。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二产业用电持续旺盛,电力供需形势呈现2008年以来的最紧张状态。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电荒”提前出现了。
用电紧张问题亦引发了国际关注。近日,国际能源署在发布月度报告时提到,中国今夏的电力供应缺口可能带来发电用柴油的日需求量提高30万桶。
我国成品油的出口从未停止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自2003年开始石油净进口以来,进口规模连年增大,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原油日进口量约为479万桶,对外依存度高达55%以上。
在此背景下,我国成品油依然保持出口,令不少人费解。例如,今年1―4月,我国进口原油8496万吨、成品油1425万吨,同时我国对外出口原油98万吨、成品油863万吨。事实上,在大量进口原油的同时,我国成品油的出口从未停止过。例如,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成品油3688.2万吨,累计出口成品油2687.8万吨。
为何要出口?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成品油出口有部分是客观原因。出于品种调剂的目的,炼厂在生产成品油品种时,不可能完全符合国内需求,掌握好平衡度,有的品种多一些,有的品种不够。如果柴油多了汽油少了,自己通过技术手段来回在产品之间倒换,成本太高,通过出口则可以实现品种调剂与市场平衡。此外,国际航空、海运所需燃料也算在成品油出口里面,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董秀成认为,从企业来看,出口成品油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有一部分成品油出口是国外企业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委托中国炼油企业加工,中国企业从中收取加工服务费,与具体油价关系不大。第二,在销售淡季时,成品油储存到一定时间需要去库存化,不能憋库,企业以出口方式消化部分库存。第三,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家价格存在落差的时候,不排除一些企业通过出口来赚钱。
目前我国石油年加工量约4.5亿吨,出口量不到4%。“虽然我国柴油出口量不大,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但此时出台政策,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它更多地表明一种政策取向,即在有可能出现价格扭曲的情况下,打消企业的出口动机,以确保国内供应。”周大地说。
从需求结构或消费结构切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虽然目前成品油市场总体平稳,但面对未来趋紧的能源供应形势以及前段时间局部地方出现的民营加油站断供现象,再次显现“油荒”问题的反复性、重要性。
“与加入WTO之前相比,目前我国民营油企的生存空间已有所好转,‘油荒’问题也有所缓解,但是市场集中度过高这一根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就制约了我国民营油企的发展。”董秀成强调,市场集中度越低,对民营油企的发展就越有利。目前我国成品油批发企业共有2519家,其中两大石油企业1657家,占65.8%,其他国有企业279家,占11.1%,民营企业572家,占22.7%,外资11家,占0.4%。
但他同时表示,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避免“柴油荒”重复出现,还是要靠市场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真正理顺成品油价格体系。由于国内油价调整幅度与时间没有完全跟着国际市场走,每当国内外市场存在落差,炼油企业将面临严重亏损,他们会采取少炼或者不炼等措施来尽量减少损失,并增加油品出口,进而减少国内市场供应。仓储企业也会在油价调整窗口期前期囤油,即使成品油产量增加,“油荒”也会出现。
周大地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把注意力放到石油供应方面,一旦供需紧张,全力保障供给,却忽视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过去把石油当作生产资料,我国一直实行低油价政策,由此也导致公路运输的畸形发展。“通过烧柴油让大卡车全国跑运输的方式,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而今随着家用汽车的快速增长,我们的石油消费增长越来越快,从国外进口石油越来越多,如果继续沿用这种能源消费模式,未来发展难以为继。”
王彤指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重点应当从需求结构或消费切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中,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