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锱铢必较并非是坏事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11-06-20 来源:人民网 关注度:0]
摘要: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刚刚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细心的人会发现,中俄未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而此前媒体纷纷预测,这项据称实施后将达到俄GDP2%的庞大天然气协议,可能会在此访中最终敲定,并作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10周年的献礼。
...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刚刚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细心的人会发现,中俄未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而此前媒体纷纷预测,这项据称实施后将达到俄GDP2%的庞大天然气协议,可能会在此访中最终敲定,并作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10周年的“献礼”。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此次天然气价格没有谈拢的原因,主要是俄方希望能拿到与它在欧洲相当的价格,而对中方来说,接受“欧洲价格”意味着中石油在国内的天然气销售将可能亏损。
商业谈判是一个相互让利、不断接近一致的过程,中俄天然气谈判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对两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双方的谈判才锲而不舍;同时由于两国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出决策,所以谈判也才会锱铢必较。眼下的情况表明,中俄都在以各自利益为出发点,期待并争取共赢结局,因此,双方都没有任何理由受到责备。
这个结果之所以让一些人感到意外或有些失望,其原因恐怕是他们至今不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中俄关系,他们对中俄关系的理解可能仍受到上世纪50年代双边“友好互助”关系的影响。在当时的背景下,苏联慷慨地帮助中国援建156个包括基础工业在内的项目,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也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各方面尽可能优先满足苏联的需要。
过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不太平等的关系,而中国是被动和从属方。自苏联解体后,中俄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将两国关系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尊重各自正当利益的前提下。
那种为某一重要事件的“应景需要”而设定最后时间,让企业不计代价完成谈判、签署协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胡主席17日在圣彼得堡说,中国欢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中国发展,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的发展给俄带来机遇,我们也希望从俄罗斯民族的复兴中分享机遇和成果。
今天的中俄关系可贵之处在于已经超越意识形态之争。无论是俄式资本主义,还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我们都认为这是两国根据国情和实际需要来选择的,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选择,也不希望外人对此说三道四。这和苏联时期把意识形态之争放在首位有着本质区别。如今汲取了历史教训的中俄,相互尊重和祝福各自的发展道路,其友谊的基础其实远比过去更加成熟和牢固。
现在到了以理性去审视中俄整体关系,以平常心评价中俄间每一事的时候了。譬如对于俄与西方的接近,我们不必感到焦虑,我们欢迎俄主动与美国、北约改善关系,因为这不仅有利于俄罗斯,也有助于世界安全,对中国并不构成威胁。况且,俄与西方之间的某些战略性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并难以消除。同样,俄罗斯也希望中美之间不要有太多麻烦,因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同样有利于保障俄发展的国际环境。
还需要看到的是,跟美国经常拿台湾、西藏等问题遏制中国不同,中俄之间不仅没有敌对因素,相反还有重要的战略相互倚重因素。这也是中俄经常能在涉及重大利益的国际问题上相互协调配合的原因,比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利比亚问题等。我们以平常心对待中俄关系,就是要尊重客观因素,以尽可能客观的心态去看待双边关系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摆脱过分“理想化”、“情绪化”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