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原油供应充足,但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缓则令原油需求低迷,油价后市或将维持宽幅振荡走势。
一、剩余产能充足,供应端不支持油价上涨
全球的油品储量中,近80%的份额由欧佩克国家占有,非欧佩克国家仅持20.41%。欧佩克国家中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伊朗以及伊拉克的储量最大。在非欧佩克国家中,俄罗斯、美国、中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和挪威的产量和储量位居前列。
目前欧佩克每天的剩余产能共计约370万桶,而2002—2007年原油大牛市期间该组织每天的剩余产能不足200万桶。欧佩克端原油供应充足,考虑到未来利比亚动乱结束,伊拉克原油供应逐步稳定化,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而非欧佩克国家2011年的产量大幅高于五年同期水平,4、5月间增幅更明显。其中,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俄罗斯的产量也稳步维持在近4年的最高值。
从原油供应端来看,我们认为三季度原油供应充足,供应端不支持油价上涨。
二、中美经济发展受挫,拖累原油需求
对需求而言,OECD国家占全球需求总量的53%,其中美国需求占全球的比重为21.1%,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中国是上一波原油牛市中需求增幅最大的国家,需求占全球总量的10.6%,位居第二。考察未来原油需求,美、中两国是重点。
在美国的原油消费结构中,71%为交通用油,23%为工业用油,民用及商用占比5%,电力仅1%。每年5月底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是美国驾车高峰季节的开端,原油价格在5—9月间也通常处于季节性强势。然而今年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一季度美国油品总需求均值尚在1950万桶/日,6月以来该值却下滑至1900万桶/日附近。本应增加的原油消费量却不及淡季的消费水准,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国经济低迷已经在原油的需求上有所体现。
中国的情况不同于美国,它的主要难题是通胀。五次加息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令中国经济发展势头逐步趋缓。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6月份PMI从5月份的52.0降至50.9,逼近50的关口。中国的原油需求集中在工业用油方面,占比约40%,30%为交通用油。业界估算,今年4、5月份我国的石油需求为1000万桶/天,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8.7%降至5.3%。
总之,从供应端来看,欧佩克剩余产能充足,消费大国的原油库存高企,因此原油的供应端不支持油价上涨。从消费端来看,美国油品需求因价格高企出现下滑;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汽车销量下降预示短期原油需求难有较大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有限性的资源性品种,一旦全球度过经济疲弱期,原油的需求势必大幅攀升;且8、9月间为飓风高发季节,原油出现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笔者认为,油价在三季度或将在90—100美元之间宽幅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