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集团公司“山地物探王牌军”称号的川庆物探公司,一年前自主研发的GeoMountain软件系统的采集工程师1.0版和解释工程师1.0版两个软件,为全面提升中国石油山地物探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业内权威人士评价称,这两套软件的发布是中国物探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重大突破。
一年后,GeoMountain又带着欣喜而来。GeoMountain软件系统的处理工程师1.0版即将在2010年1月初推出,采集工程师和解释工程师也从一年前的1.0版升级到1.2版。一起到来的还有全国各油田的强烈关注和再次走高的人气。
坐在办公室里就能通过信息时代的软件平台,对山地特色技术进行一体化处理和分析,还能对正在运行的项目了如指掌,乃至跨越重峦叠嶂,对千里以外的项目实施远程指挥。这在以前是山地勘探人的梦想,而如今,这个梦在川庆物探人手中变成现实,这就是GeoMountain软件。
这是一匹真正的“黑马”,这是世界上第一套针对山地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中国石油自己的山地物探软件系统,是集川庆物探50多年奋斗历程形成的山地物探特色技术、核心技术软件,耗时3年,终于跨越重峦叠嶂,飞向山地物探新高峰。
此软件在业内引起震动:如此高端的技术,竟然被中国石油的一家“处级”单位突破。
思路决定出路,愿景驱生动力
川庆物探公司是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科研于一体的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以山地地震、碳酸盐岩、天然气地震勘探见长。
2005年,集团公司提出要求:希望川庆物探到2010年收入达到15亿元。川庆物探人没有辜负期望和重托,2006年资金工作量就达到了14.7亿元。
面对新高,这个在业内声名鹊起的公司还会不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呢?“当然!”川庆物探公司总经理孙建库毫不犹豫地回答:“川庆物探要成为山地地震勘探的王牌军。”
2004年是川庆物探技术发展极具意义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川庆物探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专家组,以项目为纽带,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国外研究机构进行持续的合作攻关,催生了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低渗透和鲕滩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等一大批以山地特色技术为核心的物探特色技术。
作为川庆物探技术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川庆物探公司总地质师李亚林博士(现任川庆物探党委书记、总地质师)认为,在具有厚重技术底蕴、良好人文环境、较高知名度和居行业特殊地位的川庆物探的良好平台里,川庆物探技术团队有责任和力量担当起山地物探特色技术持续发展的重任。
2006年新春伊始,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山地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目标被川庆物探人响亮提出,不难看出,这是川庆物探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更是他们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宏伟愿景。
“立体开放式创新体系”打开新局面
2005年年底,川庆物探决策层意见一致:打造山地物探特色的技术载体、产品和品牌。但在具体实施方案上,有两种观念在激烈碰撞:一是在现有商业软件平台上镶嵌一些特色技术模块,省时省力、见效快,风险小,但技术转化和再创新都将受制于人;二是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的研发经验,注重创新建立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山地物探技术平台和产品,可以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但工程大,投入大,难度大,风险高。
川庆物探决策层也在郑重思考:为何搞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少,但真正出成果的却不多,转化为生产力的也较少?
经过充分讨论、调研后,川庆物探领导班子达成共识,要自主创新建立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山地物探技术平台和产品,并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川庆物探山地物探技术的创新和有形化,必须建立完善一套适应公司特点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就是后来大家所知的“立体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2006年6月,川庆物探技术发展中心在物探研究中心方法室的基础上应运成立,它被定位为川庆物探“技术研发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此间,配套研究机构在川庆物探相继成立——2005年,川庆物探专家办公室、川庆物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人员按需扩招;2005年至2006年,川庆物探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大学4个校企联合研究所相继成立。
在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党政的高度肯定与大力支持中,川庆物探技术发展中心的组建一路绿灯,目前技术发展中心已有4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9名博士 、17名硕士)研发经费逐年增长,现在每年投入超过2000万元。
与时间赛跑,“一号工程”上马
时光刚刚迈入2007年,川庆物探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集成创新”迈入实施阶段。
2007年6月19日,一个让川庆物探人“梦想照进现实”的日子。这一天,GeoMountain山地物探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研发工程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后正式启动。这一项将山地地震特色技术进行集成配套、有形化的创新工程,川庆物探人把它视为自己的“一号科技工程”,并命名为“619工程”。GeoMountain 软件系统的定位非常具有针对性,那就是——立足山地复杂
油气藏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
当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总经理胥永杰得知川庆物探正在探寻一条新的竞争力提升之路后,他大为赞赏,并做出重要指示:全力支持GeoMountain一体化软件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他多次到研发团队看望鼓励。
对“619工程”,川庆物探决策层只提了一个要求:与时间赛跑。
以“雁阵”方式打造研发团队!孙建库与李亚林的人才培养思路不谋而合:形成一支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搭配得当、具有鲜明的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结合特色的创新团队,在头雁的带领下,奔向更高目标。
没有保证,更没有誓言,但人才培养工程序幕悄然拉开。
锲而不舍,进退间的坚守
你们有自主研发和产品推广的能力吗?太多的质疑,川庆物探人都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
不服输是川庆物探人的个性。设计软件平台、建立模块,采集参数论证……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仅仅GeoMountain商标专利权登记和图形专利登记他们就跑了近两个月。
不进则退。利用“内脑”,借用“外脑”的联合攻关模式,得到集团公司一位领导的高度评价:“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能够事半功倍的科研模式。”
2008年年初, GeoMountain采集工程师、GeoMountain处理工程师、GeoMountain解释工程师一体化的3套软件产品初具规模。
随后,GeoMountain采集和解释工程师在四川龙岗地区,巴基斯坦、长庆苏里格等勘探项目广泛应用后,反响强烈,各项目甲方技术人员纷纷反映良好。业内专家评价:这是实质性突破。
2009年1月8日, GeoMountain在这一天在成都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这一天,200多位业内人士共同见证了这项山地地震技术的集成创新成果。
在GeoMountain软件发布会上,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总工程师伍贤柱兴奋地说:今天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大好日子,它不仅仅属于川庆物探,更属于整个川庆公司。
化蛹为蝶,实现惊人一跃
经过几年的秣马厉兵,“一号科技工程”终于结出硕果。2009年7月17日,GeoMountain软件系统作为山地地震的“当家”软件,因集成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好,被列为中国石油重点研发项目。
作为GeoMountain软件系统处理和解释工程师的直接使用用户,川庆物探技术研究中心的感受是,与现有的商业软件比较,这套软件具有中文界面友好,管理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特别是基础平台中数据库设计合理,可以多工区使用的优点更是得到处理、解释科研人员的高度推崇。一名物探解释专家说:软件的层位、断层解释优于其他商业软件,点击任意层位或任意断层马上活化,就能进入解释状态,而其他商业软件需要3至4步才能实现。
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此次发布的GeoMountain处理工程师,已经集成了122个常规模块,经测试后全部符合应用标准。就此,这套川庆物探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GeoMountain软件系统”1.0版的研发化蛹为蝶,全面完成。
3800余名川庆物探人为之振奋,他们知道,自己离“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山地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又近了一大步。“GeoMountain处理软件系统1.0版将于2010年1月8日发布”,决定当日,孙建库、李亚林与他们率领的班子朗声而笑。
“从今天开始,我国山地地震勘探又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业内专家评价说。这一刻,新的愿景又在川庆物探人的脑海闪现,那就是,立足山地,逐步向非山地地震勘探领域拓展。
链接:揭开GeoMountain的神秘面纱
世界上的常规石油资源只有26.2%采出,73.8%还埋在地下。专家称,世界剩余的、未找到的以及未开发出的油气资源绝大部分存在于山地复杂油气藏。
山地复杂油气藏的
勘探开发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就是山地物探技术,没有它就不可能找到复杂山地的油气藏。山地物探技术则是物探领域里最难的一项技术,是技术水平最高,实施难度最大,也是世界物探技术最需要和亟待突破的领域,而山地勘探技术最重要的就是整体突破。
迄今为止,世界山地物探技术还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的集成配套技术,之前只有点上的突破,没有整体性的突破,更没有一套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谁拥有了这个软件,谁就占领了山地技术的制高点,就有可能引领山地物探技术的发展,就能有效地支撑中国石油山地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就能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多做贡献。
GeoMountain软件系统就是针对山地复杂油气藏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而研发的。
GeoMountain软件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物探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软件系统,它集成了川庆物探公司多年来在山地地震勘探方面获得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是山地地震勘探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有形化产品。这套系统包括采集工程师系统、处理工程师系统、解释工程师系统。通过GeoMountain软件系统的研发,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山地特色软件产品的同时,建立一个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平台,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山地
地球物理专家和软件专家,以进一步提升川庆物探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山地地震勘探纪录
50多年来,川庆物探公司创造和保持了石油地震勘探的多项中国纪录:
1956年编制出第一张地震反射构造图。
1975年最早开展山地直线等距多次覆盖作业。
1977年关基井地震(速度)
测井最深(7005米测点)。
1981年率先开展多波研究,1982年首次获得SH波。
2003年开展山地直线宽线地震作业。
2007年完成最大面积的山地三维地震勘探工程(满覆盖26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