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勘探队员飞身而下,扬起的粉尘如同硝烟
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为特征。
今年3月,川庆物探山地五队身着红色信号服的500多名员工奔赴喀喇昆仑山脉,开始了艰辛的油气探寻之旅。
7月4日,山地五队钻井机长张丕文和8名工人扛着铁锤、钢钎,拿着保险绳一早就出发了。今天,他们要完成普西3号构造YC11—152K线1715.5—1721.5号井段的钻井施工任务,同时还要在通往山顶的一条绝壁路上架设好保险绳,为后续施工班组做好保障。
“人力有穷尽,来到这里,你才明白,自然不由得你不敬畏。”在西北从事了17年石油山地钻井工作的张丕文很感慨,“这个工区钻机搬迁实在是太困 难了。钻机从这个桩号钻井点搬到沟壑另一端的钻井点,至少需要两天以上的时间。风、沙、找路和修路成了钻井施工搬迁作业中最大的障碍。”张丕文一边说着 话,一边挥舞着铁锤在山顶的一处土质相对较硬的地方打起了钢钎,然后麻利地把保险绳捆绑在钢钎上,顺着山脊将保险绳放了下去。做完这一切,他还不放心,用 力拉了下绳子,又仔细检查一遍,并解释道:“这条上山的绝壁是我们选了又选的,地势相对缓和些,仪器组搬运设备的人员要沿着这条路上山。在这样的环境中施 工,来不得一点儿马虎。安全无小事啊!”这是一条向上呈80度斜角的陡坡,是一段200米高的山崖,张机长和工人硬是用铁镐一镐镐地在黄土砾石和巨厚黄土 层上开出了一条蜿蜒的山路。
临近中午,7月的太阳毒辣得没有一点儿仁慈。在它的炙烤下,每人每天最少喝5公斤以上的水。
农民工陈华文抓着保险绳上下绝壁,负责给钻井员工送水送饭。为节约时间,中午大家不回帐篷吃饭,陈华文送来的饭菜用一个铁皮箱子装着。为了怕上 山崖时侧翻,他把箱子里三层外三层包得像个粽子,牢牢地固定在自己背上。但是工地上巨厚黄土扬起的粉尘,让饭菜总有一股“别样的味道”。
截至7月9日,山地五队在喀喇昆仑山脉已完成二维地震勘探钻井2160口、采集1334炮的野外作业任务,所得资料均优于项目合同要求,并且未发生一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