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电动汽车的大时代即将到来之前,中石化等传统油企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企业之间,已悄然开始在充电站的市场跑马圈地。
根据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预计到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万辆。与此同时,油企和电网公司也在近期纷纷规划了其在“十二五”期间电动车充电站的建设蓝图。
业内人士表示,油企和电网企业在充电站的建设上各有优势和劣势,未来五年是两大阵营抢夺电动车充换电市场的关键时期,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两大阵营明争暗斗
10月14日,拥有加油站数量最多的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副总经理王文联在“2011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上透露,“十二五”期间,中石化将在全国新建和改造275个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
其中,在中石化北京的580个自营加油站中,将把100个改造成可供电动车充电的充电加油综合服务站;在北京以外的地区,则将投资8.75亿元,建设175座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
而电网企业的雄心则更加宏伟。当日,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工程师来小康在上述论坛上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在全国建设2900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4万个交流充电桩。来小康还表示,规模化的充换电设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必要条件。
另一电网巨头南方电网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汉明则表示,在2012年~2015年期间,南方电网将在重点城市建设充电站,2015年以后,则在全国推广。李汉明还介绍说,南方电网将在广州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体验中心,未来还将建立与电动汽车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常态化的合作模式。
中海油也与中国普天合资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虽然中石油并未正式表态涉足充电站领域,但有电气公司的人告诉记者,中石油方面与其有过接触,但表现较谨慎,还在观望。
对于两大阵营的建设规划,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动汽车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电网企业建设充电站的心情更加迫切,对未来的巨大市场雄心勃勃;而传统石油巨头则相对更谨慎,还处在观望、试验性建设的阶段。
在两大阵营的明争暗斗之间,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和第三方企业则显得“左右逢源”。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新能源首席专家杨俊乾自信地对记者表示,不管是新建还是改建充电站,作为设备提供商的施耐德电气都能够与其合作。
但是,“不管谁建设充电站,都应该从电网的整个布局出发。”杨俊乾说,目前中国的充电站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应鼓励各个力量参与进来,逐步完善充电站建设。
标准化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建充电站就要有土地。而中石化等传统油企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所拥有的庞大加油站资源。
王文联直言不讳地表示,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而且成本越来越高。目前中石化在全国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利用现有加油站建设加油充电综合服务平台,不必新增土地,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道路资源。同时,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土地和网络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可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由于国内目前基本确定采用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充电模式,对土地面积的要求就更高。杨俊乾介绍说,即使是“快充”方式,一辆电动汽车充80%的电都需要15分钟,“慢充”所需时间就更长,因此配套停车场的建设必不可少。
“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准化问题是目前最大的难点。”上述电动汽车业内人士说,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厂商对电动车的充换电要求不尽相同,而电网企业和油企在充电站的模式选择上也各有喜好。
杨俊乾介绍说,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特别快,电动车的充电站建设增多之后对电网的要求就更高,充电站的建设比较依赖于电网,而且目前中国电动车换电站的建设标准已由国家电网制定。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目前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的建设。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所所长张义斌指出,电动车基础设施的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用电需求,为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供给服务是电网业务的延伸。充电网络在技术服务、电量计量、电费结算、用电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配电网的支持。张义斌强调,充电网络必须与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效益。
李汉明介绍说,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加快建立和推动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将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常态化的沟通,积极开展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并与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模式。
鉴于电网公司在标准制定上的优势,油企对自身劣势也有自知之明。王文联呼吁称,电网企业应开放市场,让有志于充换电配套设施领域的企业一同加快车用充电电网的开发和建设。他说:“电动汽车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没有人能独自完成它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有利于产业链发展和良性竞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