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页岩气开发软硬件均有不足 冷静面对页岩气热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6-20  来源:人民网  关注度:0]
摘要: 我页岩气开发软硬件均有不足 冷静面对页岩气热 2011年以来,一股页岩气旋风从大西洋彼岸一路刮至中国,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页岩气热。页岩气勘探开发将市场化的消息更是点燃了市场热情。然而,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实际前景是否...

页岩气

页岩气开发软硬件均有不足 冷静面对页岩气热
 

    2011年以来,一股页岩气旋风从大西洋彼岸一路刮至中国,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页岩气热。页岩气勘探开发将市场化的消息更是点燃了市场热情。然而,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实际前景是否如预期般那么红火?冷静之余,细究之下,我国页岩气开发的软硬条件均有不足。

  资源硬件尚不充足。有业内人士做过分析,与美国相比,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硬件“先天不足”。如美国地质构造较简单,中国地质条件较复杂,在资源潜力相当地区,美国多为平原,而中国多为高山峻岭;中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在一些页岩气资源丰富地区如西北地区等,水的问题将制约气的开发;美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地区人口稀少,而中国许多地区则人口较密集。

  软件配备也不齐全。首先,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缺乏顶层设计,如配套的税收、补贴政策,作为独立矿种的监管条例和体系,明晰的矿权和矿权管理机制等,均有待制定。这极易导致页岩气开发“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的结果。同时,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行业,若配套制度跟不上,投资者积极性也将受到制约。

  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我国一年用于石油勘探的投入达600多亿元人民币,但2011年用于页岩气的投资不到10亿元,2008年以来总体投入也不过70亿元人民币。而与美国一年1000多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

  核心技术依然落后。美国1821年打了第一口页岩气井,1981年有了第一口压裂井,发展至今,技术已较完善成熟。而中国目前有技术但不精,尤其在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力压裂技术和实验测试等关键技术方面,比美国落后近十年。

  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亦不完善。除油气开采装备外,管网建设也不发达,且第三方不准入,目前在用于招标的区块里几乎没有现成的管网,道路建设也不发达。此外,美国有6000多个专业化的油服公司,能够为页岩气开采提供专业优质服务,而中国油服公司很少,且多集中在几大石油公司手里。

  市场化开发主体不够明晰更是致命伤。既然页岩气开发已定调向市场放开,但究竟如何放开?页岩气开发涉及的三大主体——国企、民企和地方政府,如何协调三者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保证参与者既公平竞争又“有利可图”?一切均有待厘清。

  于国企,已手握一些垄断资源“蛋糕”的,未必看得上页岩气这块“面包渣”;看得上、要参与的,其原有的业绩考核压力以及国企本身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也往往使其最终投入的精力打上折扣。

  于民企,如果真金白银持续地往一口井里砸,在天然气价没有市场化、补贴措施尚未出台的情况下,若非果真资金实力雄厚,小个头怕也啃不了这一块大骨头。

  于地方政府,如何使其作为资源出让方在资源交易过程中获利,从而调动其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积极性,发挥其在矿权开发中的独特作用?这或许需要中央政府适当“让让利”。

  “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其发展不仅是资源问题,而且是中国油气市场化的突破口、切入点和杠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这样肯定页岩气开发走市场化道路的意义。

  期待页岩气不要重蹈煤层气覆辙,让页岩气之热为我国油气垄断格局“破冰”!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